影视剧中的真假孙悟空
在《西游记》原著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遇九九八十一难,其中有一难是真假孙悟空,那简直是上天入地,真假难辨。
开始我们还能清楚的知道谁真谁假,因为真悟空去观音菩萨处诉苦,而假悟空才出现,就打唐僧,夺包袱,回到了花果山。
直到沙僧追到花果山,被假悟空激怒,打死了小猴变作的沙僧,到观音菩萨处道出前因后果,引出真悟空到花果山辨真假。
后来地府中的谛听,其实已认出真假,只是不敢当面说出,只有如来佛祖分辨出,并道明真相,假悟空是六耳猕猴。
原著是: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相,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
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
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相,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
网传,说打死的是孙悟空本尊,而留下的是六耳猕猴,不过那都是人们自己的猜测和想象而已,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证明。
何况世界上不会有完全一样的人,包括孙悟空,再怎么一模一样,也会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吃饭、说话、行为和习惯等等,总会露出破绽,而故事中并没有交代之后取经路上,令唐僧等人质疑的地方。
再者,或许孙悟空在之后保护唐僧的路上有所改变,但是我觉得那是因为他在成长,因为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都多少会有些改变,与以前的自己不同。
不过一个人再怎么改变,都是本性难移,内心深处是不变的,我也可以说,也许孙悟空打死的也不是六耳猕猴,只是内心深处得另一个自己,那隐藏的阴暗的一面。
我们并不了解作者真正写作的心思,《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早已仙逝几百年了,我们也不可能再去问他,背后暗示或者隐藏着什么玄机。
一切都只是我们自己推断和想象而已,我们不要妄加断言,我相信,那就是孙悟空,从头到尾,不曾改变,还是那个花果山水帘洞的齐天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