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本书74——大学之路

       在为何上大学这个问题上,亚洲与西方人各有偏向:亚洲人认为大学是都要上的,这样才有体面的生活;而西方人认为大学只是其中一个选项而已,只有想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人才要上。作者认为这种区别是由东西方大学不同的历史传统所造成。因为中国的教育和考试从科举制出现后开始紧密结合,把读书和做官联系在一起。而西方大学诞生于中世纪,直接受领主保护,拥有学术特权,教的内容也大多是神学、拉丁文写作技巧和自然科学,所以学生一开始想的就不是升官发财。而在西方大学里,也分为纽曼式通才教育与洪堡式专才教育这两种理念。纽曼认为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互相交流而成为朋友。教育是要培养有能力服务社会的人,而不是教授雕虫小技。因此反对一开始就教授具体的专业,认为知识面要广而不能过早局限于专业。这种通才教育要给学生选课和换专业的自由,学校也要有实力开出足够多的课程。洪堡则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强调学的是马上就能用的知识,一走出校园就能服务社会。所以很多专业要五年才能毕业,最后两年要学习非常精深的专业知识,同时学校要花钱建立研究生院。最后,作者介绍了美国私立大学的一些制度,如教授因公开批评而使学校遭宗教势力和资本家的施压,被逼解雇这些教授,从而干扰了学术研究,于是推出终身教职制来保障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只到系一级,负责制订和执行制度。除了职称晋升外,很多事情一律平等,不看资历,非常民主。这也就让行政成本降低,管理公正透明,还维护了教授的尊严和权威,保证了学术自由。而校董会也很重要,它对内负责资金筹集、决策与规划,对外就是学校形象大使,在全世界帮学校宣传,联系各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分享自得到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在得到专栏《硅谷来信》得知吴军老师以及《大学之路》。吴军老师曾在清华大学就读和任教,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
    且学且思且行阅读 12,373评论 1 39
  • 吴军老师在《大学之路》中第一部分将更多的文字放在”大学”这一概念的解释上以及外国的大学与中国的大学比较上,对于社会...
    华知希阅读 5,915评论 2 4
  • 关于作者 吴军,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投资人,“得到”订阅专栏《吴军的谷歌方法论》的主理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的约...
    幸福的慧宝宝阅读 3,582评论 0 0
  • 今晚上去托付的时候,铭帅已经写完作业了。看到我去的时候,他几乎是跳着出来的——一见面就很激动跟我说:“爸爸...
    指挥官阅读 994评论 0 4
  • 因为要将js的一个签名算法移植到python上,遇到一些麻烦。 int无限宽度,不会溢出 算法中需要用到了32位i...
    晓函阅读 13,532评论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