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一直秉承把生活过简单的原则来安排生活,世事纷繁复杂,不想让自己迷失其中,所以自己周边的关系,人情来往都是很简单的。不必纳入自己生活轨迹中的人就稍远离,碰到什么事,随个份子包个红包更方便,这些年自己一直觉得挺好,直到今年暑假自己做了个手术,有了切身体会后,我开始质疑自己之前的做法。
手术是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你说什么时候住进去什么时候做手术他就按你的来,于是提前的几个白天就剩下我一个人在医院耗着了。一开始觉得也没啥,自己看看书,休息休息就过去了。可是时间一长,还是忍不住觉得了有些无聊,再加上术前压力大,越接近日子心里的不安也就加大一分。就在这时,一个朋友不期而至,一连两天坐在床前陪我聊着家常,把她的经历分享给我听,安慰我放松,还每次带点时鲜的果蔬,我们一起吃东西一起欢笑,那一刻的她让我心踏实了好多。一个朋友挺着大肚子多次来探望我,温柔的声音亲切的问候,让我心有了更多的感动!
我开始反思,如果是我,肯定是术后去看一趟,拿点慰问金了事,可是当自己躺在这里,才发现真正温暖自己的根本不是那个红包,而是他人来自内心的那份关切和记挂,那是情谊的体现,那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真诚关怀!这样的事儿它不该那么简单!
于是我觉得了复杂的必要!再次碰到这样的事,我开始花心思去做些不一样的事,比如精心挑选一个玩具,记得谁爱吃什么水果零食,下次去的时候拎一点,有时候即便不带什么,就是去坐坐陪陪,聊个闲天,它都让这份探望变得温暖贴心!
随着网络不断深入我们的生活,懒惰的现代人似乎找到了许多名正言顺的偷懒理由:比如清明节在网上献花,好像逝去的人能从网上收到你的哀思;比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在朋友圈里发几个句子,好像这样就能表现自己的孝顺感恩;逢年过节,群发几百条短信,发出千篇一律的问候,好像了却一桩心事!可是他们却忘了,祖先们似乎不会上网,你的父母也没法从网上得到安慰,千篇一律的短信少了个性和温暖,冷冰冰的句子远不及常回家看看来得更切实有效!或者这是自欺欺人的现代人懒惰到将生活极度简单化的结果,我们的传统丢了,我们身心的距离远了,而最后丢失的会是我们的根!
好吧!生活该简单的时候,我们确实该从简;生活该复杂的时候,我们也不能逃避,图省事。也许稻盛和夫先生《活法》中表达的他处理人生和企业事物的判断标准“作为人,何谓正确?”很值得借鉴,作为人,我们最想要的,也许就是方向。事关情意和人心,事关传统与传承,还是复杂点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