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如何安享晚年—读书笔记

宽宽的《36岁,人生半熟》
里面的内容里,讲到了:人到中年,如何避免晚景凄惨。说白了,就是如何安享晚年!


书中说到:

我向往什么样子的老年生活?

没有比纪实电影《人生果实》里的津端夫妇,更让我怦然心动的老人了。

修一和英子是一对相伴了六十五年,过了四十年田园生活的夫妻,在日本被冠以“现代陶渊明”。

九十岁的修一在干完农活后酣甜的午睡中长眠,八十七岁的英子穿着黑色连体裙和黑丝袜送别他。

长达半分钟修一遗体的镜头,看得没有半分不适感,轻柔柔的,让人觉得死亡是一件极自然的事。

修一说:“活得越久,越觉得人生美好。”我被这句话触动,像瞬间心里被点亮。

十岁的修一说:“抱怨、批评在我们家是禁忌,所以我是以思考眼前的未来,和做快乐的事情,活到现在的。”

像修一那样,对这场生命感到了无遗憾的老年生活,理所当然,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就像愉悦而富有创造力的中年时光,脱胎于充分试错、不断探索、靠近自我的青年时光。

我希望女儿看到我们智慧、优雅、愉悦、满足地走完人生的末路,能让她对生命充满感恩。

已为人父母,我给自己加上这样一份微小的责任。

我开始把规律的运动放在生活优先级首位,太极拳和游泳,是我为逐渐老去的生活做出的选择。

其次,打磨一项技能,这既出于趣味的需要,也有助于老年时的财务状况。

你有没有在此时开始考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钻入生活美学里的某个细小分支,打磨几十年。学个花艺、木工、咖啡、茶道、摄影、制陶、塔罗、算命等等,什么都好。

活到老,学到老,劳作到老。年轻时急于解放双手,老年时的健康,却需要靠双手劳作来维持。

这是避免晚景凄凉的王道。

第三,戒定慧是个无比靠谱的修心系统。由戒生定,定中生慧,不是随便说说的。

老年时的平静柔和,依赖于一路上获得的智慧,需要从中年开始就练习戒与定。

中年人的戒,是没有多余的损耗。

他必清楚自己是谁,要做什么。确定不做的事、不涉猎的领域,懂得收敛对它的欲念。像巴菲特说的那样,列出二十件想做的事,再划出其中最想做的五件,剩下的那十五件,余生要拼尽全力去躲避它们。

人到中年,还事事新鲜得跃跃欲试,没有定力和静气,不知道自己有限的精力该着力在什么地方,总会显得孟浪,而于实际生活也并无益处。

杠青年让人羡慕,斜杠中年,就有些迷失

中年人里,所谓“鬼鬼祟祟的气质”,是真有的。多来自在浮躁的日子里游荡太久,失了本心,失了定力。

究其原因,是生活中没有几项生定力的东西。

本来,可以是规律的作息,是一两项热爱的、频繁进行的运动,是一桩总是投注时间的业余爱好,是一段日久生情的关系,是每日固定时间独处的那一段时光,是每晚睡前读十页书的小习惯。

这些事项,是将人漂浮的思绪收回来的方法,也是人在浮躁世间静心度日的定力之源。

建立一套吻合自我信念的生活方式,是中年时需完成的功课,也是老去时的指望。
并且,一个足够清醒而积极努力的过程,本身就已是人生路上丰厚的回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