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竞争白热化,一将功成万骨枯:你再想靠方法是行不通了!

竞争激烈,过去所谓的自媒体方法论基本都被证伪。

“我这个老江湖,现在已经不知道怎么做爆款了,感觉自己的武功过时了。”

老王在这个行业沉浮了近十年,在多个平台都有积累,有丰富的经验,有团队,有粉丝基础,有多个账号,但现在觉得赚钱困难。

为什么?新人太多太强,无论平台还是粉丝都喜新厌旧,他辛辛苦苦做了几个美妆、服装类的账号,最后都废了。

“不是粉丝多就有商业价值,这一行的玩法变了。”

不靠方法靠什么?

“情绪,主要是情绪”,老王有些激动地强调,“你看现在无论是自媒体,还是直播卖货的,赚钱的基本都是靠提供情绪价值。”

老王说你可以瞧不起这些人,觉得low,但他们擅长拱火,撩拨情绪,挑起对立,制造争议,浮夸庸俗,势利拜金……但市场就认这个,他们就有流量。

“至少现阶段是这样,以后不好说”,老王表示自己也找人试过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尽量庸俗,跟那些‘粉丝’达成共鸣”,他知道怎么做,不代表就能做得成,他说主要还是心理障碍。

他给我打了比方,“比如你是个卖苦力的穷人,辛辛苦苦攒了点钱,也想当回大爷去看戏,你就看谁浮夸,谁能逗你乐,让你觉得有当大爷的感觉,你就掏钱给谁。”

对大多数人而言,“有硬菜就是好的”,而少数人才喜欢“清粥小菜”,讲究个“色香味俱佳”,所以现在自媒体要么是异化自己,解放兽性,全面转向市场。

要么就是走细分路线,只为一部分顾客服务。

以我们这么大的网民规模,“小而美”也可以做得风生水起。当然论商业规模就比不上前者了,这全看个人的取舍。

老王告诉我现在某平台教人做IP账号的赚钱还可以,但也成红海了,他并不认为做这个是种好模式,“肯定不长久”,为什么?

第一,水无常形,方法是变的,“术”的层面没有门槛;第二,成功不可复制。

“算法肯定是去中心化的,要保证某种公平性这个游戏才能持续下去,所以没有什么方法是必然有效的,如果有效那大家都学着做也就无效了。”

关键是第二点,“你以平台视角看,所有的自媒体都是在为你打工,你怎么管理他们呢?很简单,就是筛选,大浪淘沙,看谁能被更多人喜欢。”

白菜萝卜各有所爱,人有主观性,就像超市那么多款饮料,总有人喜欢你这一款,“因此说有什么秘诀正所谓两个字:屁咧!”

甜豆浆成不了咸豆浆,柠檬味成不了草莓味,因此做自媒体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方法论,觉得自己方法可以传授给人的那些IP,其实自己也知道不靠谱,但他们不会跟钱过不去。

这不是说学习无用,而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一定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做好你自己,否则哪怕是像素级复制别人的方法也是白搭。

至于想要快速学习什么“秘诀”然后赚到大钱,这种投机成功的可能性是有,现实中也确实有人做到了,所以世上有捷径,可难度大,概率小,你依然要付出一定代价去换。

这就跟人的价值观有关系了,不多说。

现在很多人都缺钱,都想快点发财,而且最好是不用求人,不辛苦,简单易操作,时间自由,自己说了算……有这些需求,就有人想办法去满足。

想要这样赚钱可选择的余地就不多了,因此自媒体必然会有一大波的人进来,然后淘汰掉绝大多数,再来一大波人,循环往复。

不仅国内,国外也是如此,社交媒体是个历史进程。大家都想表达、展示自己,都渴望名利双收,都觉得自己是特别的,谁也不认为自己是随大流的平庸之辈。

但现实是什么呢?“赚钱难”,社会整体是处于求稳的阶段,供人一步登天的电梯非常少了,大家都在等,都在熬,都在苟。

还是要想着能够为别人带来什么真正的价值,情感价值也是重要的,AI时代一定会有个秩序重构的过程,很多人都不适应,他们都需要情感支撑,为自己的存在找个理由。

做自媒体,也不能光想着自私自利,光顾着自己发财自己“成长”,一切商业行为都需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行。

微斯人,吾谁与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