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伪学习现象。
对待大咖的讲课讲座态度很认真很重视求知若渴。
外在表现是听前费心耗时抢座最佳位置;听中机械式没有自己思维参与互动的拼命般的录像、录音、截屏、记笔记,全身心灌注在莫漏掉分毫;如此地投入,计划是也很以为自己会复看复听努力钻研录像录音截屏笔记,从而收获良多,其实是听后,最佳能够部分很小一点的鹦鹉学舌般的做二道贩子宣讲出去。其他就永远地尘封。
有例为证:华东师大归来时,复印了一本又一本期刊专著,以为返校后会认真勤奋钻研,没有了那个读书环境,没有了相应的学术专业追求,书成了一年又一年占据空间又不舍得扔掉的闹心摆设。北大听课录像一节又一节,归来没再复看。读书会每次都录音,没有复听。听老师讲座照片拍的一张又一张,塞满了电脑,没有去复学------
每当看到占满书柜的一直没有翻动的书,生出一丝嫌弃占地方,但更多的是不舍得丢弃,时时总觉得这些是多么有价值的书啊,我是要读的。但一次又一次自我打破“以后回读”的诺言,现在看来以后真正成了永远的以后。
每每看到塞满电脑空间的听课录像、照片,想删又不舍,只好倒腾到一个又一个移动硬盘上,1T的已占了3个。真正复看的几乎没有,但又觉得自己拥有着巨大的财富。
常常手机被照片、录音欺负的没有空间,不舍得删掉,方法是倒腾到一个比一个内存大的手机上,手机更新换代了四五个,现在是256G的。
这样的烦恼在没有省察到是伪学习时,是痛苦并快乐着:我是多么勤奋好学习的人啊!看,有这么多成果!!!
现在醒悟这是伪学习状态,但这种省察是个漫长的过程。
“不要只是在哪儿拍照,要用心听进去、要参与”。听老师如此说,还为自己辩解:为什么积极拍照?因为听不懂跟不上不想错过如此精彩内容,过后我会好好学习的。现在想来老师的特意指点不能点醒自以为是的梦中人。
一次是听读友的感慨,引发了还可以这样想的新奇触动:不再看似自以为很勤奋地做笔记,而是用脑去听用心去参与,有一点触动形成自身为人处世的变化点足以。
一次是听读友如此说:我曾经很爱买书,以为会认真读这些自以为有价值的书,但发现买来后,有些书是多少年没有动过的,就不舍中可惜中下决心:书买来是读的,不读,即便人说是该读是经典的书,我也处理掉比如送人或作为旧书卖掉,当真需要读时,再买。这是多么的惊诧到我,太佩服这位读友的勇气了。我也想试试,但最终没有行动。
2021年,自以为勤奋勤恳专注读了好多有价值的书,以为自己收获多多,成长良多,但年底复盘,那叫透心凉:狗熊掰棒子,只剩一个!
这样的结果促使我反省:我自以为的勤奋学习为什么是如此结果?好似多么的用功在学习,以为留存复看会有收获,大错特错,时过境迁,又有那么多新鲜吸睛分心,最起码,我没有回头,所以这种带回家占据了诺达空间的照片、视频成为自以为要学习的财富,发现这些功夫白做,没有理解没有复看没有触动行动,这些都是在伤身虚耗生命。
必须做出改变。2022年做了积极尝试,旧习难改,一次又一次的跌入旧学习习惯的窠臼,所以才会看似孜孜不倦收获了了。但总有些改变。
昨天的读书会第一次三年来没有正襟危坐于电脑前又是截屏又是录音又是笔记。
真好!有了实际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