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自由”束缚了多久?

自由,由自己做主;不受限制和约束。(百度百科)

还记得你自己急切渴望脱离父母管教,脱离老师约束的最初时间是什么时候吗?

大概是初中吧!不错我渴望独立的时间差不多也是在这个阶段(11到16岁)因为这时我们的自我意识进入到了第二个飞跃期,我们开始为自己争得独立自主的需求,急切的让自己成为独立的个体,也就是我们想要的“自由”。于是我们的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反抗父母,反抗老师,反抗一切与自己的需求有悖的人和物,这个反叛期甚至延长到三十多岁,例如有的人高考填志愿选择离家远的学校很可能不是为了去看看世界,而是为了逃离父母;有的人30多岁依然沉浸在虚构的世界里(电视剧,小说)不能自拔,从而没办法认清楚这个世界。

价值观决定的选择,从而进一步决定了你的行为。那么什么又塑造了价值观呢?自由这个概念我们又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从进入初中开始,是我开始大量接触课外读物的时刻,同时电视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个阶段终于积累到了外化为行为的时候(很可能之前我一直是听话的孩子,所以没有表现出来)。

先来看看电视对我们从小到大进行的教育:电视广告经常给我们塑造出阳光、沙滩、海浪、俊男靓女自由玩耍,享受生活的情景,让我们认为生活就该像这样,才是我想要的自由。于是我觉得玩儿要比工作更让人满足,自我满足比自律更值得拥有,物质享乐比理想主义更有意,我应该跟随自己的心去选择。

再来看看书籍:从初中开始,阅读的大部分书籍都是小说类,当然都是那些能够满足自己幻想,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符合的书籍,如不学习成绩就很好的校花校草,工作后看的多是傻白甜遇上高富帅于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给我塑造的形象是,你不需要很努力,很辛苦,只要有一个乐观向上的“善心”,你的白马王子总会出现。但是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王子配的是公主。

无论电视还是书籍,我认为是我选择了他们,可事实上是他们一直在反向塑造我,之所以我被反向塑造,是因为他们都符合我的口味,或者我们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去看。最终生产商才是真正操纵我们心理的高手。

最后来看自由,是由自己做主。我是自己做主选择的“自由”吗?显然不是,因为这些选择都是大众媒体给我创造的认知。在那个懵懵懂懂的年代,我吸收了他们给我植入的自由。甚至觉得,买了那款产品我也可以像广告中的人那样开心,自由,快乐。

一直到现在我30岁,才突然反应过来,之前的所谓自由换来的是对现在生活的束缚。真正能让自己得到自由的是自律,那就是让自己变的更好。我不得不为之前的放纵付出失去现在对时间的掌控权。

好在任何时间醒悟过来,然后按照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都不算晚,好在我找到能够让自己分辨是非曲直的方法。

1、把自己对人、观点或者情景的第一反应当做是暂时的。

2、想一想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做出决定的来源是不是从其他地方借来的?

3、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可能的反应。

4、问一问自己是不是有比自己第一反应更好的反应。

以上四条来源于《超越感觉》第一章你是谁的最后一小节,成为个体。

被广告,媒体,环境,大众文化忽悠了三十年,可是还是有那么大一部分从小就很自律的孩子没有受到影响,他们甚至能顶着书呆子的称号用心钻研,最终,在时间的见证下开阔出一片天地。为什么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是爬山看景的好时节,自己也特别喜欢登高望远的感觉,于是联系了一个朋友问是否有兴趣,由于她因工作原因无法安...
    1bdddfd3b476阅读 3,471评论 0 0
  • 俗话说, 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 在以瘦为美的时代, 减肥是所有胖纸最关心的话题。 但减肥一般只停留在口头上, ...
    爱品生活阅读 4,596评论 0 0
  • 你曾见过父亲痛哭吗? 我见过两次。一次是我的父亲,一次是阿爷。 一 阿爷是我的爷爷。即使他一生中的一大半时间都在这...
    周末末0210阅读 2,994评论 0 5
  • 鱼之恋 这里是书的海洋,只有鱼儿才能在这书海里畅游,在书海中享受心灵的安逸,在书海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她就是其...
    鱼尾有纹阅读 3,751评论 0 3
  • 生活會教給我們很多珍貴的東西。 比如,你會在某一個時間段學會:皮一點。 不再嬌滴滴,不再玻璃心,皮一點。
    不要做半吊子阅读 8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