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0 放下执念,向死而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早上看到群友分享了一段话:

“早上读了Susan Kuang在公众号最新更新的推文《向死而生——积极的悲观主义》。文中作者提到她曾经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对幸福的理解就是“拥有”,以至于倾其一生去追求看似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物。但有得必有失,“拥有”时常常感受到的并非纯然的快乐,还有担心失去的焦虑以及失去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后来她发现真正让我们痛苦的其实不是“拥有”本身,而是对“拥有”的执着。如果能够放下对拥有的执着,不依赖从外在事物上寻求快乐,例如名、利、财富等,我们就不会被它控制,那么即使得不到,或者失去了,我们也不会感到痛苦。

这里她提到摆脱焦虑的一种方法,即构建佛家所说的“一无所失”的状态。“一无所失”主张通过自我修行来摆脱外在事物对我们的影响和束缚,以此来避免不必要的情绪之苦。

说通俗一点,就是努力追求一种不依赖外在事物的“幸福”:不为得失所羁,不执着于所谓的“自我”,也不纠结于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而是把绝大多数时间投入在学识和技能的培养上,因为这这些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永远不会失去,别人也无法拿走的东西。”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句话讲: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才是幸福。想来,这就是“一无所失”的状态吧。

像前几天做的团辅游戏一样,当你拥有很多东西的时候,你怕失去任何一样东西用在交换你在地球上存活下去的理由。但每当划去一样,好像你会泰然处之。反正都会失去,失去多了就习惯了。

多练习离别的话,日子照样过。


放下执念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一些很重要,不愿失去的东西。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是最无能为力的事情。

能抓住的东西太少,总在寻找中失去。真正让我们痛苦的,不是“拥有”本身,而是对“拥有”的执念。常常担心会不会失去,最终也一定会被“焦虑”折磨。

向死而生

只要人还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

很多伟人,都有一个很好的状态:把每一天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因为知道自己会走向死亡,时间就是明天,好像反倒没有那么害怕。离得远,看不见的未来,反倒让我们总想回避“死亡”这个话题。

不如每年都给自己写份墓志铭,每年都可以用“亡故”的身份来看待自己,也许你会发现,死亡没什么了不得,面对一切都当做心怀慈悲,心怀宽容,不急不躁,不娇不闹。

放下执念,向死而生,拥抱明天,接纳今天。

END

我是小冉,一个爱写字的姑娘。

愿我们,相见不晚,欢如平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Z小姐有一个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的人,X先生。X先生唱歌特别好听,他经常在唱歌软件里发他最近唱的歌,Z小姐喜欢听X先...
    桃乐丝啊桃乐丝阅读 472评论 2 5
  • 个人认为高中与初中简直有本质的不同....首先是考试无穷无尽,进校三个月来比我初三下学期考试次数还要多....都已...
    小皮皮高高阅读 175评论 0 1
  • 即使,我们最后没有在一起。 似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一段感情,比友谊很多,却又不及爱情。似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一个身份叫...
    蓝小8阅读 795评论 0 3
  • 我经常会想起你 可能是在喝水的时候,我想起我们曾有一样的情侣杯,上面印着我们的合照可能是在写字的时候,我想起你送我...
    晴风Joy阅读 343评论 2 7
  • 使用过不少记账的软件,主要是体验.......,因为记了一段时间就没有坚持下去了,每每发现钱总不够用,又会去下载新...
    排头兵阅读 1,097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