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日记(三)

黄面烤肉 + 乌苏啤酒  字母倒过来念“弄死你们”!

回到家乡,吃不可少。

维吾尔族的抓饭烤包子拉条子是最基本的要求,回族的粉汤丸子汤、哈萨克族的熏马肉马肠,都是必食之物。黄面烤肉、椒麻鸡、面肺子、凉皮子、自制酸奶都是解馋的好东西。

每日奔波去找好吃的,是否胖几斤已不在乎,能满足记忆中的念想,就足够了。

烤羊排  马肉  伊犁小老窖

丸子汤配油塔子 好吃到爆

回来都会被热情的同学朋友请了又请,拉去少数民族家里,看着他们宰羊、扒皮、分割、炖肉……没有比这更高规格的接待了。桌上的面点摆得满满的,葡萄干巴旦木核桃盛在小盘里,先来壶奶茶暖暖,再吃点馓子垫垫肚子,不一会儿,胡萝卜羊骨头上来啃骨头,烤馕烤肉串也好了,没抹干净嘴角的油,拉条子接着端上来,摇头说吃不下?哎!后面还有羊肉汤饭呢!

维吾尔族老乡家里就是这么招待客人的


大馕配肉串  试试你能吃几串
哈萨克小点心、奶茶和酸奶

美味的扁豆面旗子汤饭

去少数民族餐厅吃饭,通常是被禁烟酒的。夏日里在凉棚盘坐,冬日里有烧旺的炉火,吃碗家常拌面,神清气爽。把白菜羊肉辣椒土豆洋葱同炒,浇拌在筷子粗细的拉面上,每一根面条上都有浓浓的菜香汤汁,一口下去,连吸带咬,筋道有味。一盘面也就一根面,事先搓成条抹好油盘在盆中,炒好菜后烧水下面,又是一个生动的景象——抻、拉、甩、弹,动作幅度要大,胳膊膀子要使力,手里的面瞬间变细变长,一根能拉出十几米。

拉好的面煮熟再切成小丁,与西红柿辣椒洋葱羊肉一炒,就是丁丁炒面。这个面费时不好做,在北京几乎找不到正宗地道的了,通常用西红柿酱草草一炒了事,不尽人意。

一大盘丁丁炒面歹歹的
薄皮包子里面满满羊肉
馕坑烤包子  无法抗拒的美食
正点的面肺子,回族精品
同等精品地位的米肠
而我还是最爱抓饭。这是被维吾尔族人引以为豪的“最有营养的食物”,有米有肉有蔬菜,胡萝卜黄萝卜颜色跳跃,香嫩的羊肉配着油亮的米粒,光是闻一闻这味道,七窍就打开了。没吃前别说话,不然口腔中不断分泌的唾液会暴露你饕餮的欲望。

这个不解释,饿货必备良药
毫无疑问,世界上最好吃的凉皮子来自家乡石河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