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阳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想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暮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生于1952年,福建漳州人,中国当代著名诗人。1969年,舒婷在闽西的一个落后山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那里,诗人开始练习写作,主要用日记和书信记录下心中每一天的思想和情感。1971年,舒婷发表第一篇作品《寄杭城》。1972年,舒婷回城开始从事临时工,染纱工,挡车工的工作。 1978年,舒婷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 1979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同年,舒婷进入福建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 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作》, 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
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以橡树为对象,倾诉了自己的爱情和对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毫无疑问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形象,是诗人心目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又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
诗人要怎样的爱情呢?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共同迎接生活中风风雨雨的爱情。诗人要的是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同的土地的爱情,他们互相爱着,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
诗歌以新奇的意象,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不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象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