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想也想不明白

以前常常有一个潜在的思维习惯:就是什么事,我必须想明白了再去干。

特别是需要做一些选择的时候,会要提前想很久,觉得一定要想清楚。

但最近发现,在遇到一些需要抉择的时刻,如果涉及的因素太多,感觉常常想不明白,下不了决定。或者是某个瞬间想明白了,过一会又开始犹豫了。

这个其实也与工作中的训练有关系,比如在做一个新业务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做好详细的规划,做好风险控制等等。

这个本质上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方法,作为员工,我们要尽自己最大可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也就是营收,然后尽可能的降低风险,最好不要亏损。

但你发现了没有,这套管理机制的最终决策者,并不是我们这些提方案的人,所以如果最终失败,我们也不是最终亏钱的人。

这个习惯久了之后,我发现在潜意识里会有一个矛盾出现:就是遇到事情,我们会要求自己一定要想清楚整明白,做好分析有理有据,但即使按这样做了,最终还是下不了决定。

我一直在想这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抛开个人性格因素,我觉得还有很大的原因,是日积月累的习惯强化,我们其实已经习惯了交出决策权,习惯了别人决策带来的安全感。

因为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不是自己的原因,可以心安理得的逃过社会谴责和自我责备。

所以在面对一些需要真正做决定的时刻,人的本能是逃避决策。反正能拖就拖,躲不过去了再说。

当然,也有很多人在尝试找各种办法来辅助决策。

有个朋友为了做决定,自己做了很长很全面的优劣势分析,画了很大的一个思维导图,也去找了职业教练做咨询。

也有朋友在纠结的时候选择去旅行,去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就是坐着,发呆,想事情,希望能在安静的环境里听到内心真实的声音。

但说实话,还是很难。

因为每种选择都都有优势有劣势呀,这让人怎么选。

然后去一个安静的地方,发现自己却安静不下来,脑子里的思绪翻江倒海,恨不得把自己打晕。

所有决策到最后,其实都意味着取舍,以及敢于承担结果。

取舍,是要放下另一条路的诱惑,放下对一些东西的执念,可能是高薪,可能是安稳。

承担结果,是要敢于面对未知的失败带来的恐惧,如果选的路难走也能鼓励自己乐观的走下去。

反正想也想不明白,干脆不想了吧,凭直觉,行动起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