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之效率管理:五步让你的一天是别人的好几天

办公室同事柱子,周四下午开始,手机微信就叮当响个不停,同学、老友不断有人跳出来,询问他周五下班和周末有什么安排。边聊边工作,一下午的时间就这么荒废了。周四下班的时候,还有几个文件没有看,顺理成章地被计划放到周五上午处理。可周五刚走进办公室的大门,就接到任务被领导安排一件紧急事务处理。周日柱子在家猫了一天,一边听着音乐、看着手机,一边很不情愿地做着本周没做完的工作。等到下周一再上班的时候,满脸倦容。这是柱子习以为常的工作节奏,一年下来,他的工作业绩排名很靠后,收入也大受影响。


为什么效率会如此不高?如何提高效率?高效率思维模式是什么?今天秋叶大叔“效率管理”一课给了我们答案。

一、为什么效率会不高?

你弄清楚自己的单位时间产出水平了吗?你自己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这个产出合格吗?

我们做任何工作之前,一定要考虑一下,在同样的时间里,一个训练有素的人,他的工作成果是怎样的?比如说日更文章的标准,两个小时觉得比较辛苦,但高手呢,可能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而且质量非常好,阅读量非常大。

不仅如此,他可能还会分发多种平台,获得更多的流量,并且考虑将来是不是书稿中的某一部分创造复利价值。

所以,就如秋叶老师说普通人看的是产量标准,优秀的人会关注产出质量标准,卓越的人会思考产出能量标准。


二,五步助你找到自己的心流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什么叫心流状态?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特别投入可以忽略其他所有的事情,整个人都投入到这个过程当中,很享受很舒适很幸福。

一个人的工作效率高不高,跟他进入全神贯注学习的心灵状态的快慢关系很大。

第1步:创造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的环境。

比如说看书,我们可以去图书馆,要开始工作之前泡一杯茶。

第2步:找到进入心流状态的开关动作。

先利用自己喜欢的事情,发现自己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的时间,并持续在这个时间内做有产出的事情。比如,我就是在跑步中感受到心流的状态,跑步一开始很累,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会爱上这种感受,不跑就会觉得浑身都不舒服,后来在阅读的时候发现了这种感觉。

第3步:提示自己下一个行动。

为了保证高效,可以设置开关动作之外,为自己设计一组容易集中注意力的下一个动作场景。

比如说如果计划今天准备阅读。不如直接定好我今天几点钟?在哪里?以什么形式?读多少页?


第4步:寻求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比如我们报名参加训练营,或者给某些朋友约好互相监督学习某种课程。总之,一群人走得会更远。

第5步:从微小的事情开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微习惯》作者斯蒂芬盖斯每天坚持做一个俯卧撑,由这个微小的习惯开始入手,研究出好习惯养成法。《掌控习惯》研究,养成习惯的过程可以分为简单的四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提示触发渴求,渴求激发反应,而反应则提供满足渴求的奖赏,并最终与提示相关联。比如我们进到一个黑的屋子,提示我们什么也看不到,于是产生了看到东西的渴求,进而带来伸手摸开关开灯的反应,最后产生看到眼前一切的满足感。

比如,要坚持日跟文章一样,如果我们一开始定的目标是一年做到日高一丈的目标,大概会失败,如果我们告诉自己坚持一周,当坚持一周之后带来的满足感会刺激下一步行动。


三,高效率思维模式是什么?

为一件事情,找到多重目标。

争取做一件事情能得到多种不同的收益,才是高效工作者的思维模式。比如,参加训练营,不同目标的小伙伴可能在训练营里所需要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有的小伙伴通过训练营可以看到课程的运作模式报名流程,打开自己的人脉圈,甚至获得和老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用复利思维,提升工作价值。

我们都有一个人生的期望或者说是目标,也许为这个目标设置了一个最美好的愿景。当我们找到自己的目标之后,就应该付出全身心的极致的努力,持续专注的做这件事情,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比如运动员努力奋斗,最后得了金牌,随之而来的荣誉奖励以及一些合作发展的机会就会到来。

共勉:

管理好时间就去管理好效率,前提是先找到目标,全情投入,相信就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李笑来老师说过“我们相信通过学习获得重生 —— 对我们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每一辈子都要至少习得一个重要的技能,进而获得不可逆的重生。第一年可以像苍蝇一样左冲右突,一旦找到了突破口就要像蜜蜂一样,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断飞行。习得任何技能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刻意训练并不依赖任何运气,只要付出就有收获。越是早期,越应该花更多时间精力去学习(磨练技能)。我们就是相信学识决定一切。”

让我们一起过好每一辈子,迭代自己的思维模式,高效率运转,掌握好每一项重要技能,按下“下一步”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