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方证人》

昨天看的《控方证人》,1957年黑白电影。内容简介:1954年在伦敦,美国人雷纳被控杀富有的情妇以取得巨额遗产,著名刑事辩护律师韦菲爵士不顾健康问题直接接办此案,在法庭上,雷纳的妻子克里斯汀竟然做了控方证人,指出雷纳确实杀人。

在最后的关头,韦菲爵士获得神秘人电话,表示她手中有克里斯汀的给情夫的信件。案情瞬间有了回转的余地。

雷纳最后被判无罪,然而真相却是另外一回事。

《控方证人》被称为一流的推理剧本,仅次于《肖申克的救赎》。

在电影的最后几分钟一共发生三个反转,当然《控方证人》从头到尾都是都是黑色幽默,语速相当快。

除此之外就是结局出人意外,因此评分相当高。

看完观感就是一个:你看见的不一定是真的,听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所谓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时候屁都不算。

太阳底下还真没有新鲜事,无非:贪婪、欲望。

除此之外,毫无动机。

一、你以为的就只是你以为

从电影开始,一直到快结束,本来平铺直叙的剧情,突然发转,引人深思。

对于冤假错案,古往今来,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不然《肖申克的救赎》是如何打动他人心扉的。

主人公雷纳市侩之心、对于婚姻的不忠,妻子爱夫心切、韦菲伯爵的智慧及幽默的话风构成了这一精彩绝伦的电影。

当你以为凶手一定不是雷纳的时候就只是你以为,雷纳撒谎成性,且没有固定的工作而言。

为了钱他什么都会做。

那么你看到不苟言笑的妻子克里斯汀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以为妻子就是个坏人自然就会顺着妻子说的话走。

然而所有事情的发生基本上都会有铺垫,比如雷纳说他妻子是个演员。

雷纳说的事情将近90%是真实的,然而巧妙地避开了其他的事实,换句话而言用表演掩盖过去了。

直到出庭雷纳胜诉以后,作为观影方仍旧不知道谁凶手,只是最后妻子在等结果时候的表情亮了,这时候大家突然发现哪里不对。

接下来的一幕才是本剧的高潮,伯爵的智慧以及护士的开明言论才是最让人敬佩的。

生活中,我们所以为的真相其实距离真实差的不止一点半点。

这点无比确信,这就需要时间打磨。

否则你以为的真的就是你以为的,永远被蒙在鼓里。

不记得在哪里看见过一句话,觉得很有意思,就记下来了。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其实都是刻意按照逻辑思维推理的,正常情况下,按照一定逻辑基本上能推断出来,如果和现实情况发生的不符,那就是这中间有问题。”

原话并不是清晰记得,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这样说的意思,是想说,有时候当你以为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反复推敲,别乱下定义。

二、关于电影本身,想要传达的事

就个人而言:《控方证人》真正的反转其实在于伯爵拒绝这个刑事案件时,雷纳的妻子来律师事务所时候,淡定的神情以及对于案件的反应,就此会让伯爵先生觉得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最终在不顾健康的情况下接受了刑事案件。

黑白电影的支撑点完全在于演员精湛的演技,如若说推理一流的话,不如说演员选的到位。

否则几十年飞逝而过,如何让人如此喜爱。

当然每一部电影都不是凭空出世,且会在当下的背景条件下,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上的一些现状。

比如:对于陪审员参加的案件,会具有相当一部分的主观性。

与此同时,有时候你的所见所闻可能都是一场盛大的舞台剧而已,学会分辨是非。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句话,大体意思: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有迹可循,用逻辑性思维正常推理一件事,按正常情况下,一般都会得到,如果没有,那么很简单,逻辑上有问题,这件事有问题。

也就是:遇见事情,第一反应不是马上就下结论,你一定要反复推敲,慎重决定。

这里要敲黑板。

三、关于你如何在生活中反转

抱歉可能童话故事看多了,生活中毕竟不是舞台剧可以重头再来,生活中真正能让剧情反转的伯爵没有几个,多数仍旧徘徊在泥泞中。

这是现实,毕竟你是谁?你你有何通天本领?你心知肚明。

不论是在爱情、友谊还是工作。

要么你有美貌,要么你有智慧,二者拥有其一,然后修炼。

对于反转的第一步,如果先天没有好的资源,那么只能拼后天,你问怎么拼?

不好意思,自己悟。

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

共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