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案设计-2-耿晓蓉&郭雅静

不同固体物质的导热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并且因材质不同热传递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知道不同固体物质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非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差;能乐于动手参与实验活动,并对实验现象进行科学观察、记录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学习探索热传导传热这一自然现象的科学方法,并能从中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固体的导热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用:铜、铁、木、各一根、隔热架、烧杯、热水、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氯化钴试纸、试管、温度计、铁丝网、电源、电热丝、试管塞。

每组学生活动用:铜、铁、木棒各一根、烧杯、热水、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氯化钴试纸、试管、温度计、电源、电热丝、试管塞、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探究出实验的结果,知道热在固体中以传导的方式

进行的。

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活动,从中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①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

②学生进行实验。

③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观察到三张氯化钴试纸是由A到C依次变蓝。

④学生思考回答:说明热在固体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逐渐传至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传导。①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之前,引导学生思考本实验为什么用氯化钴试纸?为什么要用隔热板?

②本实验中注意将蘸湿的氯化钴试纸对折后按一定间距挂在铜棒的一端。在铜棒的另一端用酒精灯加热。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安全。

③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实验现象。三张氯化钴试纸同时被烘干变蓝,还是先后被烘干呢?

④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说明在铜棒中热是怎样传递的?这是一种什么传递方式?

活动二:金属与非金属的导热性

1.通过活动,知道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知,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差,是热的不良导体。

3.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学会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判断。

②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想象,记录结果。

③学生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a.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

b.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较好,非金属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较差①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平时喝汤时,不锈钢调羹和陶瓷调羹哪一个更烫手?为什么?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②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前建议学生在教师所给不同材料的细棒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③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在学习单上记录结果。

④组织交流活动结果,引导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回顾与小结(通过回顾与小结,学习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掌握学习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归纳要点:

①热在固体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逐渐传至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②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不同良导体的导热性能不尽相同。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知识?

2.教师布置本节课相关练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不同固体物质的导热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固体不同于气体与液体,热在固体中是以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 过程...
    耿晓蓉阅读 4,044评论 0 0
  • 《固体中的热传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热的传递实验和热在不同材质的细棒中传递的实验,使学生...
    孙冬雪00阅读 3,240评论 0 2
  • 《有趣的热传导》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以“同一椅子的木板靠背和金属扶手,金属扶手的温度比木板靠背...
    林琪琪7阅读 3,369评论 0 2
  • 不同材料热导速度不同实验设计方案 一、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课对热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导的观察研究,学生们已经认...
    王惠0210阅读 3,725评论 0 2
  • 其它花瓣都离开了花朵, 你,怎么还依依不舍? 走吧,走吧 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
    行动就是生产力阅读 2,885评论 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