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如约而至,我们迎来了一群新的银杏娃。虽然过了一个月,但是经历了长假后,孩子们还是会有分离焦虑。而由于今年的疫情原因,很多孩子都没有上过幼儿园或者早教,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来上幼儿园。这无疑不管对于家长、老师、小朋友来说都是一件值得担忧的问题。开学已经快三周了,我想谈谈自己和小一班孩子们特别的“见面”。
充分了解是关键,相互信任是前提
在开学前,冒着大雨我们对本班27个家庭进行了新生家访。在家访中我们了解了幼儿的基本信息、性格爱好、饮食习惯、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在做班级环创之前,我们做了问卷调查发现本班孩子大多数喜欢看《汪汪队》的动画片,于是我们把汪汪队融入了班级环创。在开学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非常地喜欢这样的环境布置。我们把汪汪队的成员用透明的塑料球装起来,高低不同地挂在教室里。孩子们经常会跳起来去触摸塑料球,每次打到了球都十分地高兴。本班共27名幼儿,上过幼儿园的只有3个。无疑本班的分离焦虑将会是老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果不其然刚开学第一天教室里一片哭声,场面十分的“壮观”。而正是因为有了家访,在孩子们有情绪的是我们会及时对孩子的情绪进行转移,马上聊到他喜欢的事件上面,而有些我们则会跟他聊到家里的成员,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调节。接着我们教师会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而在家访期间,我们也正面地引导了家长孩子们在入园期间会出现的各种分离焦虑,引导家长正确的看待分离焦虑,并能坚持送幼儿入园。无形中,我们和家长之间也建立了一定的信任。
关注特殊幼儿,读懂背后行为
浩浩是本班比较特殊的一名幼儿,在家访期间我们就没有看到该小朋友,而是在外婆的老家。浩浩是一位身材瘦小、有点黑、说话不是很清楚的小男孩,确实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可能不是很好。很快我们就发现浩浩的适应能力、自理能力等各方面相对于其他小朋友来说都比较弱,更重要的分离焦虑异常严重,整天就是让老师抱才不哭。开学前两天我们还会去抱一下,后面浩浩天天让老师抱、吃饭要老师喂、睡觉也要老师全程帮忙穿脱。慢慢地老师前期会去哄他,可是效果甚微,久而久之老师也就随他了,心想哭累了就不会再哭了。可是事与愿违,如果不去抱他或者哄他,他可以喋喋不休地哭一整天。一次偶然的晨接,浩浩自己走进了教室刚想哭的时候,我马上给他一个大大的微笑和拥抱,并表扬他今天非常棒!还给他奖励了一朵小红花。浩浩非常地高兴,整个上午竟然没有哭一声。我心里特别的差异,怎么会转变那么大?通过今天的事件我发现了浩浩因为从小就是婆婆带,爸爸妈妈长期上班较少陪伴孩子。所以浩浩非常缺乏安全感,而今天我一开始就给了孩子一个微笑和表扬,孩子竟然可以开心一整天。这充分地说明孩子有时候哭可能只是想得到我们教师的关注,有时候我们简单的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却可以让孩子兴奋一整天,也许就应征了一句话:“给点阳光就灿烂。”
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安全感的建立期,他们需要固定的环境和生活节奏。而上幼儿园时,将他们3岁之前建立的良好秩序——熟悉的家庭环境、亲密的家人等全部打破,于是哭闹并成了一种必然。当孩子可以独立地在家庭以外寻求到亲密关系、又与家庭保持联系、并从中获得必要的情感知识时,孩子已经在慢慢长大,一步步地成为自己。让我们一起尊重孩子,善于观察,了解每位孩子的背后行为,我们一定会发现一片更美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