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篇“齿”,为什么古人说“笑不露齿”而非“笑不露牙”?

在汉字产生的童年时代,“牙”和“齿”各司其职,联合起来组成口腔中咬磨食物的生产线。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把“牙齿”解释为“牙的通称”,这在日常语境中,也是共识。

但在古代,或者更严谨地说,是在汉文字产生的童年时代,“牙”和“齿”说的可不是一回事。

下图展示了三种编号的商朝甲骨残片,我们看到了“齿”的渐变形象:

无一例外,都是大张着的嘴,露出矩形门牙。门牙从一对到三对。

因图知义,古人称口腔前部上下相对的两排咬切器官为“齿”。

严格点儿说,“齿”是专称门牙,而“牙”专指后面的槽牙。

写于唐朝的《女论语》说:“语莫掀唇,笑不露齿。”要求女子必须抿嘴笑,不能露出门牙。实在控制不住,就只好拿起扇子或手绢遮挡了。这可不是小事,这是“贞”的重要考核标准。

所以,扇子和手绢是古代闺秀的随身必备道具。

当然现在已经木有这套规矩啦。但还是有很多人在笑时,下意识地遮挡门牙。

奇怪的是,一些男人也要挡。

如果喜欢,请点个赞。

转载使用请获取授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曾经青春飞扬,爱过恨过悔过,从不言弃一路的寻寻觅觅,唱着执着的心声,找寻着自己最真的梦,当挚握于手,是那么真实...
    黑色白蝶阅读 573评论 4 6
  • 《这是你的船》 2016-9-8-69 正文:无论谈话对象是谁,他都会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绝不会左顾右盼。由...
    杨健effort阅读 564评论 2 0
  • 今天,我们下午第二节课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体育课为什么与众不同呢,因为这次给我们上体育课的人是古寨小学刘老师他这节课叫...
    寂寞的时光者阅读 263评论 0 0
  • 才能更容易被被人接受。
    肖恩2017阅读 16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