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把自己的话语调到“静音模式”

        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大诗人雪莱曾经说过:“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两句古诗这样的设喻:“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这些通俗的诗句揭示了同一个道理:理直不在声音高,才美不在话语多。

        据实践观察,在话语世界中,大凡有品位有格局的人,都能审慎地处理好善言与慎言的关系。在需要发声时,他们口若悬河,舌尖走马,一张灵牙利齿胜过百万雄兵。但在平时,他们总是将自已话语调到“静言模式”,惜开金口,慎吐玉言,三思而后语。千百年来,占据人性修养制高点的儒家学说一直在训导世人:“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所谓“讷于言”,也即“慎言”,就是要谨慎发声,不多言,不妄语。就人生修养而言,“慎言”是一种认知上的谦逊,是一种性格上的稳健,是一种心理上的成熟。

        在现实生活中,大凡有素养的人,总是自觉放低自己身段,调低自已的声量,藏锋蓄锐,虚怀兼听,从不哗众取宠,故弄玄虚,显摆自已。他们深谙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危害,素以慎言表达对受话者的尊重,以慎言实现对自已的佑护;他们知道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是品德修养上缺陷,因为多言妄言,不仅会伤人颜面,而且会自显浅薄,有时可能自断人脉;他们懂得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蕴藏一种特殊的力量,凡事给自己留有余地,进可攻,退可守,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人性浮躁的当下社会,请把你的话语调到“静音模式”,静心研究世事,潜心深耕自已,少说话,多做事,慎言笃行,不仅有利涵养静心,而且有益成就事业。这应该是一件多利多得的事,人人可行可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