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感召力

1、本能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人的本能。第一印象主要是根据对方的外貌、表情、姿态、谈吐、服装等形成的印象。今天的晨读让我们知道,第一直觉是可以通过方法优化的。

001  自己必须相信。
002  注意呼吸。
003  多用比喻。

比如,部门来了新同事,你要相信一定可以跟TA成为好友,大脑会将你的自信传递到每个神经末梢,跟同事交流时,你的神情、语气、呼吸都会跟着改变。表达观点时再多运用一些比喻,可以加深TA的印象,而这种友善的气场,对方是可以感知到的。

2、情感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很多家长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总是留给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其实这样容易培养出自私的孩子,让他们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家长反过来又教育孩子要懂的谦让,可道理总是干巴巴,孩子们根本记不住。

这时候临到故事上场了。

三字经中提到:融四岁,能让梨。

孔融让梨,指孔融四岁时就把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的故事。故事有强烈的画面感,生动有趣,孩子也乐意听,比干瘪的道理更让人印象深刻。

家长在生活中经常重复这样的小故事,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能叙述出来,并理解其中的道理。

猫叔也说过:故事比道理更能打动人。

所以,道理要少说,故事得多讲。

3、逻辑

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逻辑也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001  正向思维

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成三原则”。

比如,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经常使用的招数就是“一二三”。

看电视看久了,孩子不愿关掉,于是“一、二、三”。

到了吃饭的时间,孩子不愿停止游戏,于是“一、二、三”。

兄弟姐妹之间吵架,互不相让,于是“一、二、三”。

一般,孩子听到第二声后就做好了投降的准备,因为他们知道,事不过三,再这样下去可是要吃苦头的。当然,这一招的使用得掌握一个度,如果用的太频繁就会失效啦!

002  逆向思维

讲一个大家都知道的脑筋急转弯。

小明的妈妈有三个孩子,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三叫什么?

答案大家都知道:叫小明。可我们的第一感觉是,老三应该叫三毛啊。所以,有时候生活经验并不总是在帮我们,反而容易让我们掉进逻辑思维的坑。

因此,具有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会使得你考虑的更周全、更有新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