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还需要读书吗?

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在数字化阅读方阵,手机阅读增速最快,已连续8年增长,2016年手机阅读率高达66.1%。图书阅读也形势喜人,2016年图书阅读率为58.8%,比上一年有所增长。“浅阅读”和“深阅读”呈现双升,是当下国民阅读现状的一个生动写照。

“世界读书日”的设立,旨在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更加重视“读书”这个精神生长的最佳途径,唤起他们对知识、学识的敬意和读书的兴趣。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用节日的仪式感提醒世人打开书本,既是对先贤们的致敬,更是我们对自身的审视。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的益处,似乎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们常说,人的成长过程是分为两步的,到青年时期基本完成了生理成长,但精神的生长却是一生的功课。而对于一个人来说,阅读又是精神生长的必修课,通过读书,可以领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悠闲,可以感受“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充实自在;从《平凡的世界》中可以感受到奋斗的执着、美德的力量、人性的温暖,从《瓦尔登湖》找到宁静的力量,“成为自己王国的国王”,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说,“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阅读是一场灵魂的壮游,它的意义在于,只要你愿意便能随时出发。无论生活境遇的富裕或者贫穷,无论个体命运的顺利或者挫折,都能在书籍的海洋里摆脱世俗庸常,找到自我价值的归宿。因为阅读,我们的生活范围广了,视野大了,格局开了。驰骋书海,让我们不仅知道生活不只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更知道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就算身处失落迷茫、经历磨难挫折,也相信“每一次平凡的生长都通往春天”。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传媒技术的发展,有关“如何读书”“读什么书”也一度成为热议话题。过去书店人头攒动、捧书阅读的场面正在消失,以电子阅读为代表的新兴阅读方式蓬勃兴起。世人穿梭于网站、微信公号文章之间,浅阅读、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渐成气候。有关电子阅读是否属于阅读的范畴不在话题之列,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元了而不是单一了,可供选择的内容更丰富了而不是缺乏了。但形式的多元必将导致选择的随机,在海量信息、鸡汤遍地甚至虚假消息大行其道的信息之海中,如何取舍,显然又成了当下人们的苦恼。

阅读应该从深度、厚度、暖度的维度,去带给我们文字的亲和力和文化的感染力。书中的感人情节可以令我们潸然泪下,但一些文化类节目也同样能让我们内心震撼,比如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的千年“诗心”;最新一期的《朗读者》中,当一群年龄总和超过1200岁的“老清华人”读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时,给人以温暖与感动。这种文字背后的价值坚守、精神流露又何尝不是最动人的力量?

在这样一个饱览风光无限的“壮游”过程中,无论是“轻舟小船”的传统纸质阅读,还是“汽笛轰鸣”的新兴阅读方式并不是争议的焦点,“两岸青山相对出”,关键还在于,你是否做好了扬帆下海、乘风破浪的准备了?(文/张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你在哪里? 你不上台讲俩句,我真的在苍茫人海中看不到你啊,因为这个年代,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能...
    Leena琴阅读 413评论 0 1
  • 遇见s先生的时候,小鱼刚结束一场长长的初爱和一场短暂到分秒计算的婚姻,当然是与同一个人,所谓的纠缠不休到老死不相...
    杨小鱼的千千结阅读 397评论 0 0
  • 幸福,人人都想拥有。终其一生,谁不愿幸福常伴呢。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呢?这并没有具体的标准。有人觉得事业有成,高...
    优游2012阅读 514评论 0 0
  • 1、感恩今天的天气,降温了,又有台风袭来。外面风雨交加,心里却很安稳。 2、感恩医院,妹妹感冒发烧第二天,今天需要...
    感恩女神诗淘阅读 3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