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坑客家小镇游记

提到深圳,想必大家想到的都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你肯定不会相信,深圳还有这样一个悠远静谧的“世外桃源”。

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周末又老是宅在家里,觉得生活有些乏味。上周,便和朋友相约一起去探访这个坐拥宁静,又离繁华不远的客家小镇。

抵达甘坑小镇的时候下起了小雨,或许正是因为雨天,游客不多,而我也因此可以闲庭漫步在这方暂时远离喧嚣的小镇中。

最美不是下雨天,而是我躲过雨的那些屋檐。

忽然想起了周董的那句歌词,改编一下,倒很合此情此景。

随手拍

甘坑村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村庄,与观澜版画村一同被誉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一向对传统文化心向往之的我,怎么会错过这么有情调的风情小镇呢。

进入小镇,映入眼帘的是原生态的客家围屋、见证岁月变迁的碉楼、还有布满青苔的砖墙,让人不禁慢下脚步,想要去拥抱这方大隐隐于世的净土。这一刻,仿佛忘记了自己在深圳,没有嘈杂,没有喧嚣,只想让脚步轻一点,再轻一点,生怕惊扰了这份难得的静谧与安详。

小镇里的巷子纵横交错,曲径通幽,有着江南的灵动秀美。街道两侧,有很多做小生意的店铺,陶艺、剪纸、汉服店、客家美食店,一应俱全。店面虽小,但却有着浓浓的烟火气息,不禁让人感慨,生活真美。

随手拍

小镇内的博物馆,记录了甘坑老村的变迁史。据历史记载,甘坑从明朝起一直都是瑶族聚居的地方。清朝初期,粤东梅县、兴宁等地陆续开始有大量客家人迁徙至甘坑聚居。相传甘坑村的始祖、梅州的客家人谢文明、卓美发就是因为看中了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才决定留下来。博物馆里还原了客家人与客家文化的真实印迹。建议每个朋友去旅行的时候一定要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

史料中记载,甘坑山周围四十余里,多产“赤竹”,当地人就地取材,以“赤竹”为生,用它来制作凉帽,心灵手巧的客家人编出的凉帽精巧耐用,远销海外。如今“甘坑凉帽”代表“客家凉帽”已经被列入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惜一些卖凉帽的店铺没有开门,我也无缘一睹“甘坑凉帽”的真面目了。

随手拍
随手拍

雨天里散步,的确可以让人忘却很多烦忧,可以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生活。

想起了蒋捷的《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的词终究太过凄婉,或许此刻的我还无法体味这种心境。

下午的时光匆匆而过,便和朋友踏上了归程。

我应该还会再来这里的,

看青苔斑驳了白墙,听细雨滴在青石板上,蓑衣雨天薄烟里,山远路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