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开爱的枷锁

最近朋友家上初中的女儿不读书吵着要出国,每天在家里闹腾。虽说家里有条件支持出国,但毕竟女生年纪小,父母有担心。再加上孩子成绩很糟糕,有厌学情绪,家长害怕孩子出去后会没人管教,更加放松不学习。

可是女儿不理解妈妈的苦心,总是简单地认为:国外的教育就是比国内好,妈妈不让我去是阻碍我发展。于是孩子对家长心生抱怨,回家看谁都不理。朋友想与其这样冷漠的耗着,干脆让她出国别影响家人感情。但有时候又转念,女儿在自己身边都不读书,到国外完全是断了线的风筝,任其发展会更误了孩子青春。这到底该怎么办呢?

朋友矛盾的心情我特别能理解,成人用自己的经历为孩子铺开了一条康庄大道,但孩子们并不领情,瞎折腾。每一个不想读书的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个伤心的家庭,每一个不想读书的借口背后一定有一个原因。只是问题没有找到原因,厌学的症结没有找到应对的策略。

网图,侵删

其实孩子是否出国不是当下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下解决的关键应该是孩子的思想问题。只有人的问题解决了,附着在人身上的事情也就同时解决了。家长只有俯下身子去倾听、尊重、接纳孩子。孩子的心门才会为你打开,她才可能接收到家长给予她的情感力量。

01 学会倾听,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出国?

孩子长期成绩不好,在班集体里肯定多少有些伤自尊心,或者抬不起头的感觉。平时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遭遇到老师、同学的责备或者嘲讽。我们都经历过学生时代,如果考试成绩不好,人都会变敏感,总觉得周围人看自己不一样。不论心理暗示还是外部环境,长期成绩不好的孩子容易对自己自暴自弃。所以她很有可能是为了逃离这个环境作出的选择。这个时候家长要能倾听到准确的信息,可以选择让孩子去新城市开始一段新生活。

| 被倾听 没有倾听的对话是无效的沟通,只有真正的倾听才能感受到孩子的喜怒哀乐,才能走入他们的内心。当孩子感受到被倾听时,会有一种存在感,一种被接纳的感受。而感觉没有被倾听的,孩子会感觉烦闷,会开始揣摩父母为什么不听,甚至感觉自己像空气一样不被看见。父母倾听孩子的能力是要通过训练的,很多时候父母都错误解读了孩子的行为。被倾听是获得存在感的最好方式。

02  学会尊重,告诉孩子我尊重你的想法!

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

                    —— 马卡连柯

能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生命的素养底色。同样能尊重孩子的家长,在孩子心中也是分量十足的。朋友的女儿一门心思要到国外读书,做父母的只能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劝说。劝说的同时还要用行动告诉孩子――我尊重你的想法。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出国攻略,一起选择出国后选报的学校科目,预设学习的各种可能性。在亲子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去影响孩子的决定。

03  接纳认同,为孩子未来喝彩!

面对真的要出国的女儿,父母必须接纳事实,并主动祝福孩子,告诉她:家人都爱她,不论她现在做了怎样的选择,父母都爱她。微笑着送上自己的祝福,让孩子真切地感受亲情之间的温情和关爱。

孩子,你已经长大,我会一点一点放手助你飞翔!

孩子,你已经长大,我会尽力给你更多的空间,给你要的尊重!

网图,侵删

文|山禾佳人

作者简介:20年教育经验,资深家庭教育工作者,专注于6-12岁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灵成长、学科教育,立志帮助一万个家庭创建美好、快乐、信任的亲子关系。

我需要您的支持和肯定,请点亮下方的“喜欢”❥

转发无须告知,转载请联系作者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