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转行为作家-读《过目不忘的读书法》有感

前天读完了19本书中的第一本,书名叫《过目不忘的读书法》,花费我2.5小时阅读时间,作者是一位日本人,叫桦泽紫苑,毕业于医学院,曾经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他39岁的时候留学美国,在美国待了3年,42岁回日本后决定开始当一名作家,每年阅读300多本书,每年写作3本书,书的主要主题是心理学、运动健康、个人成长之类的。这本书名字起得很唬人,为了吸引读者罢了,实际上就是把作者本人的读书方法介绍给大家。学术上当然是没有价值的,很多方法都是经验之谈,并没有学术研究的依据。但是,以我的关于读书方法的知识储备,认为里面的很多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很多也是符合学术理论的。比如说到一周输出3次,从而巩固记忆,就是用到了艾宾浩斯的记忆原理。

只不过,这本书为了结构的完整性,也为了凑字数,说了很多废话,比如第一章讲为什么读书,作者举出了8种好处,生生凑出了一大章。对于我来说,一句话概括,读书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兴趣,二是提升自己。至于这本书其他的内容,关于读书方法,有三项基本原则,一周输出3次,利用碎片时间读书,深读而不是速读。关于读书的选择,作者认为读书要有目标,不同的读书阶段有不同的选择,作者提出了“守、破、离”这三个阶段,“守”指的是专一门,打好基础,“破”指的是集百家所长,读很多应用类的书,“离”指的是创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认知。我也是比较赞同这个观点,读书最终是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而在此之前,需要大量的专读和泛读作为刻意练习。

我对书中有一段话觉得说得挺好,专门作了摘抄,“多读书并不能改变人生,能够改变人生的是读了多少对自己有用的好书”。虽然这句话很有功利主义的色彩,但道出了读书的两个原则,一是读了能懂的,二是读了能用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读过的好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或者技能,从而提升自己。

总的来说,这本书属于入门级读物,对于才开始读书的人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于我而言,我对作者本人的经历更有兴趣,39-42岁留学美国,之后回国转行当作家。这里面肯定有比较有趣的故事,可惜我在网上找到的相关资料比较少,不过我想,作者能够在40多岁转行成功,与他从年轻开始每年阅读300多本书的知识储备是分不开的。

注:读完《过目不忘的读书法》、《孔子说》,在读《成功、动机与目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