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我以前接触过一位正值青春的年轻人,他内心深处有个烦恼,导致他,渐渐地有了一些厌世的情绪。

为什么别人和他越走越远,他自己也渐渐不喜与人交流,甚至对于别人虚伪的话,感到恶心?

从和他的交谈里,我发现了他有一个很严重的心理倾向——他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必须也要喜欢,否则他心理上就会排斥别人。

比如他喜欢某个人的漫画。

我们一般人,即使别人不喜欢自己的某个爱好,自己心理上当然会有一些失落感,但也不会强求。因为一样米养百样人,不可能去指望人人都和自己一样,拥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或对某个人的作品必须看法一致,这是不现实的。

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环境,有着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事。这并不妨碍彼此之间的友谊,有时反而因为不同意见和观念,会使彼此之间的友谊更甚深入和深厚起来。

可他不是这样!

他喜欢某个人的漫画,如果作为他的朋友不喜欢,他就会心理上排斥他的朋友,认为他朋友不理解自己,不理解这个漫画的真正含义和所表达的意思。

固执己见!

久而久之,他朋友就不愿意和他讨论任何事了!因为一旦说起来,意见不一时,不能和他保持一致时,他就会甩脸色,甚至掉头就走人,很是让人尴尬和下不来台。

几个人相互说些生活里的事,彼此恭维调侃几句,在他看来,都是很虚伪的,让他难以接受,甚至恶心。


当身边的朋友,都渐渐和他保持距离后,他也反思过自己,但依旧没有能够说服自己去改变。

其实,我们都知道爱屋及乌这个道理,就是你喜欢一个人的话,连那个人喜欢的东西,你也会喜欢欣赏起来。

但爱屋及乌只是一个片面的概括形容,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所有那个人喜欢的东西,你都喜欢,而且还必须喜欢。

任何事一件事都有一个度,当你超出这个度后,别人就会对你“另眼相看”了。

而他的问题,在于他不能包容和容忍别人对自己的“不爱屋及乌”。

认为既然你喜欢我,愿意做我朋友,那就必须喜欢我所喜欢的一切。

从其中我们看到了他的任性和倔强,还有对人与人交往的一种不成熟心态。时间久了,也导致了他困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别人走不进来,他也出不去。

这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环境有关,也有他所经历阅历太少,眼界过窄的问题;更在于当问题出现后,没有及时得到心理疏导和安慰,埋在心里,化成“顽石”。


有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而延伸一下,同样的道理:己所欲,也不能强施于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看事物的角度,不可能指望人人和自己一样的,即使有,也是相近,而不是相同。

比如都喜欢看小说,但一个喜欢看言情,一个喜欢看玄幻;即使都喜欢看玄幻,一个喜欢主角经历各种磨难后无敌天下,一个喜欢主角自带光环,一开始就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再即使,都喜欢同一个情节,但作者文笔的差异和个人欣赏水平不同,也会产生差异!

当你有了作品时,肯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就算你是世界第一的大厨,你做出的饭菜也不可能人人都认可,毕竟众口难调!

因此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尝试去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尝试去包容别人的不同爱好,这样就会给自己的人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大海之所以气势磅礴,就是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

年轻时,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很不理解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百般叮嘱和啰里啰嗦,但有一天当你有了自己孩子,自己成为父母时,你那时很可能就会突然醒悟自己父母当时的心态了。

很多时候,当你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时,你会发现你的世界变得不一样了!但从小到大形成的固有思维逻辑观念,很难一时去改变,这时只有自己勇敢去面对,去经历,去体会……

当你一步一步走上台阶,到达二楼时,你看事物的角度与你在一楼时,自然会变得不同起来。

不要长时间困在自己的天地里,尝试着走出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很多时候你内心所纠结的问题,随着你不断地经历而自然解决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