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实为什么这样运转?经济学家一直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各种理论。这些理论都是为了去解释现实的运转。人天生有好奇心,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内心中都有一种潜在的动力想要去认知现实,而我们的认知也就构成了世界观。但是我们的世界观却不一定是正确的,这里就可以有一个过程可以来提出和修改自己的认知。这个过程也就是观察、假设、检验、修改,再循环的过程。
首先是我们在观察着这个世界,观察世界是如何在运转的,观察也就是可以看到现实变化的过程。观察后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假设,假设现实是按照某种规律在运转着。在观察和假设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也就是由我们假设的东西,可以来解释观察的现象。但如何来判断我们的假设是否是正确的呢?这就是需要去检验,检验的过程也就是来凭借我们的假设,来看它是否会在其他现象中一样的有效。如果有效说明假设暂时还是成立的,但如果假设失效就需要去调整假设,说明假设的理论出了某些错误。这样就是这个过程的不断循环,也就构成了相应的理论构建了。
个人现在也正是在构建自身的经济学的模型,不过自身已经不只是在构建理论,而是直接在构建现实运转的模型。理论本身就是包含在模型之中,理论是抽象的东西,而模型就是现实所对应的实际的简化版的存在。依据模型的变化就可以来推演现实会如何的变化。
在前面自己就是先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以此来分析个人如何决策,人们如何相互影响,还有整体及国际如何运行,这些就是属于原理的内容。而接下来自己则是需要依据这些原理来构建经济模型,这些模型就是具体的形象的对象,比如说供需模型、增长极限模型、收益成本模型、转移负担模型等等,这些模型所对应的就是现实中的变化过程。
所以接下来自己的经济模型的构建,首先的思路就是这是为了来认知现实,是为了来解释现实,看清楚现实是如何在运转的。这样自己接下来的这个过程,就是先来完成理论和模型的构建。现实的运转过程会逐渐的在自己的心中形象化,会在我的心中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