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6日
让学习真正发生
——在大巴车上的一次教研
平小 梁娜茹
五天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结束了。2018年7月26日,早上八点半,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孟津小学团队的33位老师,坐上了返程的大巴车。
车还没走出长垣,教研室的周老师的声音从话筒里传出来:距离到家还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五天的学习,相信每一位老师肯定都有不小的收获。下面,大家就把各自的收获或是学习带来的思考,跟在座的老师们分享一下。
教研室的谢主任先发言,她站在了更高地角度,客观地评价了导师的课堂。谢主任的发言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接下来,一个接一个,尽管道路有时颠簸,可是话筒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
几乎每位老师的发言都能触碰我的思想,每位老师的发言都能让我的思维活跃。可是生性胆小的我,直到最后还是没有勇气走到前面把我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谢主任的讲话,提醒我们无论什么样的学习,都要带着自己的思考,批判性的思维是可以有的。
张俊峰老师在发言的最后,提到了“积累”,的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确跟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字的积累让文章由量变产生质变,经验的积累让工作由低效走向高效,思考的积累可以给人以力量。就拿自己来说吧,以前写500字都觉得困难,但是不断去积累,现在每天工作日里的千字文对我来说还是可以完成的。虽然质量不高,但我一直期待着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谢灵仙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感悟,和我的想法竟然那么相似:既然做一名教师,就要去做班主任。她以前是教高年级,现在从一年级带班。我也是连续17年带毕业班班主任,最近几年教一二年级。她带着学生读弟子规,而我也曾把《弟子规》作为班本课程,利用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每天下午抽出一节课的时间,领着孩子们朗读弟子规、理解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时隔两年,一位家长还在我的QQ空间留言,感谢我那时候给孩子们打下的国学基础。她班里的座位是滚动式,而我无论带班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是采用这种办法。这种民主公正的办法,使得连续好几年,没有一个家长因为孩子座位的事情找过我。
我和谢老师还有一点共同的地方,就是,我们都是想做班主任的人。两年前开始不带班主任,我还真有些不适应。但是后来我想,班主任这顶帽子戴不戴是学校的事情,但是班主任的事情做不做,完全取决于自己。于是,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我也给孩子们制定班级公约,也参与到班名、班歌、班诗的选定中,也给孩子讲安全小故事,还召开期末复习动员大会……人生每一步,都算数,这句话用在班级工作中也同样适用:班级的每一次活动,都会起作用。就这样,好多家长都把我当成了班主任,在孩子的心里,他们感受到我的爱也并不比班主任老师少。就这样,我虽是一名非班主任,但是也做了很多班主任的事情,同时也享受着班主任工作带给我的快乐和幸福。
听了灵仙老师的发言,我觉得下学期我的班级管理还得更科学化,班级活动力争序列化,坚持继续尝试绘本教学,让班级工作和我的语文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还有一个朱校长,在发言中提到了学校层面上的学生阅读如何有效,如何高效这个话题。说实话,这也是我这两年来不断思考的问题,我们学校也是一直在践行中探索,试图在书香校园的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甚至把它作为科研课题来研究,但是收效还不是太令人满意。
教研室的张老师,以前与她接触较少,只知道她是语文教学的专家。这次她的讲话,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她——她关心国家政治,她爱读书,她是一个很有思想的老师,她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我有几张好看的照片,就是张老师的摄影作品)……
张亚玲姐姐,是我以前的同事,她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把十本书读一遍,不如把一本书读十遍。是啊,读一本书,就要读透一本书!在谈到她的数学教学方面,她的“不靠谱”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其实,什么是“不靠谱”,在我看来,创新的代名词就叫“不靠谱”。为张姐姐的创新课堂点赞!
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还有云云老师,看到几次泪流满面的她,我仿佛也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学生时代的我,也是重理轻文,那时候我就说,以后我可不要教语文,可谁知道一上讲台,我却连续教了23年的语文。这一点来说,云云老师还是比较幸运的,语文不好,还能选择数学。
云云老师在发言中,还提到了希望多一点学习的机会。年轻老师爱学习,这是我希望看到的。但是我还想告诉云云:成长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完全指靠学校。我曾经算过这样的一笔账:假如一个学校有40个教师,一年有四人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如果按照最平均的分配,那也得10年轮到一次。试问我们的教学生涯中能有几个10年?所以,要想快速成长,还得靠自己。只要自己愿意成长,任何困难都不是问题。云云老师,在我的床头柜里,有一叠大大小小的车票,有高铁票,有汽车票、火车票,那都是我最近几年自费学习的车票。留下这些车票,不是打算报销的,而是想看看成长路上,我的足迹都到过哪里。学习没有假期,成长永不止步。我相信云云老师在成长路上一定会走得更好,更远。
教研室的周老师,算是我的学长。以前在师范,没有打过交道,了解不多。而这次的学习,周老师细致周到的安排,还有他精彩的讲话,他对数学教研的思考,他对数学课堂的分享,他对老师提问的解答,还有他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都让我看到了一个跟以前印象里不一样的周老师,他现在很优秀,是我学习的榜样!
深度思维,让学习真正发生。这一次在大巴车上的教研,大家吐露了心声,分享了学习收获,激发了每位老师的思考,这就是真正的教研,真正的学习。
难忘这一次大巴车上的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