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岁半儿童敏感期之视觉敏感期

视觉敏感期


今天会带大家一起来探索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敏感期——视觉敏感期。(光感敏感期)

宝宝视觉敏感期的发展

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是怎样感觉光的呢?

在黑暗的隧道尽头,一个光点出现了。因为在黑暗中,这个光点显得格外奇妙、明亮和有意义。光点逐渐变大,但他依然在黑暗中,强烈的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使得这一点光充满了意义。

直到光明完全吞噬黑暗,就好像一下子扑进光的怀抱中,光明包围了婴儿。婴儿扑到了光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刚出生的婴儿,会到处寻找淡淡的阴影和阴影的边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幅画、窗帘或者书柜里的书产生的那些明暗相交的地方,婴儿都会高度投入一直注视那些地方,直到疲倦为止。所以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彩球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罗曼·罗兰在他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也有描述——从黑暗墙壁上高高的窗户射进来的光线,给婴儿带来了第一个惊喜和欢乐。

下面是发生在我闺蜜家宝宝身上的一段纪录,相信大家听完一定会有所感触。

一个月左右的时候,艺格宝宝在每天傍晚家里渐渐黑暗的时候都会哭闹,艺格妈妈会抱着她到阳台看亮亮,这时小艺格会认真盯着外面的光亮,忘记哭闹,但是随着天越来越黑,她的哭闹声也越来越大,直到累得睡着。

现在艺格傍晚的哭闹已经不知不觉减轻,有几次甚至完全平静地就进入了睡梦。

回想前一个月,觉得孩子在来到世界的最初这段时期,真的是非常辛苦。从完全的黑暗中开始,感觉到了外界的光,但是天黑的时候,光亮越来越弱,仿佛又回到了黑暗中,恐惧不安随之加剧。

在她晚上最不安的那段时间,每次把睡着的她小心放下,轻轻关上台灯,突如其来的黑暗都会惊动她,有时是紧张地扭动,有时干脆就放声大哭,在她模糊的意识中,光就代表着生命的开始。

直到那段时间过去,艺格妈妈才知道原来那时是女儿对光的敏感期,而现在,艺格已经度过那段艰难的时期,即使夜晚黑暗来临,也可以接受了,因为知道光亮还会有的。

半夜醒来可以睁着什么也看不见的眼睛而不哭闹,从亮的房间抱到黑的房间,会有挣扎但不会大闹,她已经接受了昼夜的交替,习惯了光亮和黑暗的区别。

喜爱光明,害怕黑暗

艺格的这段经历你的宝宝一定也有过,这是宝宝处于光感的敏感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害怕黑暗、喜欢光明。

对于新生宝宝来说,从光亮刺激到眼球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是感受到了生命,并渐渐地喜欢上了有不同光线刺激的环境,并且从中获得安全感。当夜晚来临,光亮不再,他们很容易会恐惧不安。可能还会出现夜哭、惊跳的现象。

此时,宝妈要做的不是提供持续的光明,而是带着宝宝感受光线的差异,接受昼夜的交替。让他们知道,虽然现在光明没了,但很快还会来临。所以建议宝妈白天即便宝宝睡觉也要拉开窗帘,晚上关灯睡觉,带领宝宝顺利度过光的敏感期。

近视、弱视的小婴儿

足月新生儿,在睡觉的状态下,如果有强光射入,眼球会转向光源位置。如果有人在新生儿眼前晃动,新生儿的眼球会随着光影转动。

虽然这时候用于向大脑传送重组图像的感光细胞而且数量还不够,但宝宝已经可以看到模糊的影像了。

渐渐的,他们开始能看到距离25—30cm处的物体。所以妈妈是宝宝最先认识的人,给宝宝哺乳时的距离正好是宝宝看得最清楚的距离。

虽然在这个阶段宝宝眼中没有具体的物体和颜色,但是他们会对光和影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亲密的哺乳是他们认识妈妈最好的机会(25-30cm的最理想距离),建议宝妈在哺乳时注视宝宝的眼睛,对宝宝做一做鬼脸。做这些动作时,你的眼睛、颧骨、下巴所反射的不同光线对宝宝视觉发展有极大的刺激作用。

1个月左右:黑白是他们的最爱

1个月左右的宝宝大脑还没有成熟到能真正识别各种颜色的程度,只能看得出最鲜明的图案。因此,这一时期的宝宝最喜欢看黑白交界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专业的育儿卖场里所陈列的新生儿用具中有大量的黑白对比的设计,如玩具、婴儿床、识认卡片等。

等到几个月后小婴儿的视锥细胞渐渐发育成熟,辨认颜色的视能才会有所提高。在这之前,大而单调的黑白色才是他们的最爱。所以在宝宝1个月左右的时候,五颜六色的物体、颜色丰富的绘本并不会吸引他们,准备一些不同图案的黑白色卡,让他们感受明暗的变化吧。

2个月左右:可能出现斜视,但很快就过去

从出生到2个月左右,宝宝其实一直在用一只眼睛看周围,另一只眼睛一直处在放松的状态。随着大脑的不断发育,渐渐地,另一只眼睛开始上岗。

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发育规律,使得斜视在此时变得极为普遍。不过宝妈不用担心,通常在宝宝3-4个月之后,双眼的协调水平会迅速提高,斜视的问题就会消失。

3个月左右

在宝宝3个月左右的时候,仰卧位时视觉追踪可达到180°(向左向右各90°),对色彩的感受也更加敏感。这时候建议宝妈选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以红色为主体色的玩具,给宝宝做视觉追踪训练,还要有目的地选用更为小一些的玩具来训练宝宝的注视能力。

当宝宝顺利度过光的敏感期后,视觉神经迅速发展,他们会掌握越来越多的新本领。

4-5个月:学会了追视

宝宝大概4个月时,开始摆脱凝视,转而进入目光捕捉期。只要有物体在视野范围内动来动去,宝宝的视线就会随之准确无误地扫来扫去。

在此阶段妈妈可以多和宝贝玩一些这样的游戏:故意在宝贝面前把小皮球滚来滚去,近一点,远一点,不断变换的距离。

这样既锻炼了宝贝的追视能力,又能让他从中感受到空间大小的不同。

6个月左右——学会目测

当宝宝6个月左右时,大脑开始指挥那眼球对称地移动,这样终于把两眼的图像整合成了一个。而此时,他们的视力几乎可以达到成人的视力水平了。配合着大动作的发展,这个时期的宝宝学会了想办法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个时期,我们可以故意把宝宝想要的东西放得忽近忽远,鼓励他凭借自己的力量拿到它。

9—12个月——注视运动的物体

这时宝宝能较长时间地看3~3.5米内的活动的物体(包括人)。但是宝宝还是对过快运动的物体无法达到注视。

此阶段宝妈们可以用小汽车等可以活动的玩具来刺激宝宝的视觉追踪能力。

12—18个月——找异同

宝宝对于生活中常见且相似的物品,已具有一定的分辨异同的能力,并且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能分辨的部份更多、更细微。

妈妈们可以给宝宝看很多色彩鲜艳的图片,也可以结合故事,将相似的图片放到一起,让宝宝找异同。

1.5—3岁——培养阅读兴趣

1.5—3岁的宝宝的视觉发展能力逐渐上升,宝宝开始把看到的文字当图画或符号印入大脑中记忆下来。

此阶段宝妈可以给宝宝多讲讲的图文并茂的故事,让宝宝的眼睛看着画,耳朵听着声音,培养宝宝阅读的好习惯,为日后的独立阅读奠定的基础。

好的,我们今天了解了一个婴儿从一个黑暗的世界进入到光明的世界,他们对光线的敏感的过程,以及0-3岁孩子是怎样读过视觉敏感期的。

实际上,对一个头半年的新生儿来说,尽管他同时具备其他的感觉能力,例如,听觉、触觉、味觉,但是视觉和味觉在他的发展中就像一首交响乐中的主旋律一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的教育家甚至认为孩子在头6年对外在世界的认知靠的是一只大眼睛,好像我们说的外星人一样,只有一只大眼睛。这样的说法实际就是为了强调视觉对儿童的重要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