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同情心越来越少

母亲节的夜晚。

外滩。

在拐角处,遇一老妇人。

头发花白,脸上皱纹沟壑,驼背。一只腿弯着,好像有点不方便;拄着拐杖,另一只手拿着碗。

刚好经过她旁边。

不知为什么,头一低,走过……

但她的影子总晃在我面前……

面容愁苦,浑浊疲备的眼睛透着迷茫无助。

“为什么你管自己低头而过呢?……为什么不能在夜风起,犹觉凉的初夏江滨,往一个老人抖抖索索的碗里增添些薄的温暖?让她早点回去做一个不那么寒凉的梦?”

“她是谁的母亲?为什么乞讨?又在哪里栖身呢?”

问这些,也许已没有意义……

而我,亦是一个匆匆低头而过的路人……

*                             *                           *

十来年前,有次在酒店门口,一乞儿向我们乞讨。

瘦弱的手,脏兮兮的碗。

掏了一点零钱。

“不要。”旁边的人带着嘲笑和轻视的口吻说:“等一下就有很多孩子跟你要了……”

话音刚落,“呼啦啦”不知哪冒出的小孩,一个个向我们伸出手。

“你以为是在帮他们吗?.......他们是怎么沦为乞儿?说不定是被逼被拐卖来,这样做也可能等于变相支持了逼迫和拐卖儿童的行为......."

回去的路上,朋友说。

车窗外的夜色,黑蒙蒙,

*                            *                          *

“我来找工作,钱被偷了,饿了好几顿……可怜可怜,让我买几个包子吧!”小伙子眉目清秀,仪表端正。觉得怪怪的,不理他。后看他一而再地说,实在可怜,忍不住给他一点饭钱。可过了几天,在离这路口不远的街上,又见他跟别人诉说已经饿了几顿的故事:“可怜可怜吧……”

朋友女儿在动车站遇类似骗局。一个看起来很老实的中年人,一直在她身边说钱包和手机被偷了,饿了好几顿,借他一点钱。钱借到马上打电话给老乡,让老乡把钱送过来……女孩先也有警觉性,后禁不住他一再说,就把身边的两百块钱给了他,钱一拿去,人马上溜了。旁人也才告诉孩子,这骗子,天天在火车站演这一幕。女孩哭了,这两百块是她暑假打工,折包装纸,一个五分,五分五分积攒起来的……

“你当时怎么也不分析分析,他当时为什么会跟你一个高中女生借钱呢?”我们跟女孩说:

“他一遍一遍地说,又看起来那么老实朴素.......”

——利用人们同情心来欺骗别人,作践自己,是可恨的:

“他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丑恶的一部分。

“可为什么他天天在火车站行骗,火车站的人不来管一管呢?”女孩说。

*                            *                          *

都市的地铁口。

一老人趴在地上,头在地面机械地碰。一下,两下,三下------灰白头发在寒风中如瑟瑟枯草。累了,就把头埋在两手之间,动也不动。

她始终没有抬起头来看看旁边的世界。

人群流水似从她身边淌过……

没人看她一眼。

更没人为她稍作停留。

寒风袭卷……

一个母亲

一个老奶奶。

想起刘亮程的话:

一个可以做我们奶奶的人贫穷成这样,谁能言富……”

*                          *                          *

听一老师讲斯坦贝克的《早餐》:

“从内心发出的对别人的友善,平等地对待别人,对别人真诚地给予......要尊重,要平等,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家人,爱亲人,爱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

多年前的一幕又闪现出来。

医院门口。

一老奶奶盘腿坐着,神态安详,穿着件蓝色土布靛青长袍。

小伙子,看起来是医学院学生,背着书包,蹲在地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十元钞票,把它塞到老奶奶掌心里。“奶奶,我口袋里只有这十元钱。我下次还来看你……”

想起了屠格涅夫的一个小故事:在散步途中,遇到一个乞丐跟他要钱。

兄弟,对不起,我的钱包放家里了。”

“谢谢,谢谢,你已经给了我最好的礼物!”

*                          *                          *

江滨的夜晚,灯光璀璨。烟花在空中绽放笑脸,孩童嬉戏声清亮悦耳,广场舞激越时尚,相偎相依的恋人花丛树影下甜蜜走过……

但角落里,那个老大妈,她的面容,本来模糊,却竟好像在夜色里越来越清晰……

为什么,我们的同情心越来越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