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入局,为信仰纵身——评《千里江山图》

他们说暴风雨即将来临,我不禁露出微笑。


合上《千里江山图》的时候,耳畔依然回响着这句诗句。这句涅克拉索夫的诗句是属于陈氏兄弟的暗号,是年轻人信仰的注脚,也是书中难得温情的片段:「……陈千里曾用毛笔工工整整把它写在朵云轩的信笺上,送给叶桃。信笺上印着一枝桃花。」

但,这是勇敢者对敌人的蔑视,这是革命者对黑暗的高傲。在隐秘战线里,无所不在的黑暗与恐怖吞噬着人心,但是总有人不畏死亡,坚定地走向光明。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

唯美而又充满诗意的书名背后,掩映的是步步惊心而又扣人心弦的故事。冷峻细致的笔调,塑造了一群性格各异的人物群像;看似轻描淡写的回忆穿插,将故事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这是根据一封龙华烈士遗物和一篇未曾发表的口述记录写出的小说,通过自下而上的历史观,通过小人物的历史,来展现白色恐怖下的革命斗争,然而,整篇故事的核心直指一个词——信仰。

回顾那个黑暗、腐朽、混乱、内忧外患而又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里,无数有志者不满于现实,不甘于国家的沦丧,欲要振奋民族于世界之林,发动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他们一路凯歌,推翻了晚清,终结了帝制,发动了改天换地的大革命——然而大革命失败了,"四·一二"、"七·一五",一夜之间血流成河,为国家复兴而战斗的革命者们痛苦地面对背叛,革命陷入到了深深的低潮。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焦灼乱世,躬身入局。

然而,革命的火种并未因此而消灭。在上海,中央依旧在隐秘而持续的活动着。在瑞金、在井冈山,红色的旗帜依旧在高高飘扬。无数革命者继续为了曾经那个目的,为了心中的梦想而不断奋斗。

1933年初的"千里江山图"计划,便是要将中共中央的领导人转移至瑞金,转移至更加广阔的天地中。从上海到瑞金,三千多公里,这不仅是千里交通线,更是千里江山。

什么是千里江山? "你打开窗朝外看看。""说的是,这些人就是江山"。

在那个艰难年代,路在哪里?唯有躬身入局,唯有为信念纵身一跃,这千里青绿,才留在了人间。

革命的火种终将撒遍全中国。

昔日山阴路、甜爱路并不是如今的情侣小道,而是鱼龙混杂血雨腥风。

或许,这还是一封献给上海的情书。外滩华懋饭店、世界大旅社、四马路菜场、北四川路桥、邮政大楼、南市老城区、法租界公董局、跑马总会、公益坊、顾家宅公园、天津路中汇信托银行、茂昌煤号、工厂酱园、肇嘉浜、小木桥、朱家角镇、淀山湖区、珠沪县道……小说涉及几百处地名,全部能在地图上被标记出来。翔实而又耐心的考据也是这部小说最出色的部分,这是一部1930年代上海的知识考古小说,也是民国时期上海滩的风物志。

忘不了书的最后那封没有署名的信中的那几段话,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情怀,那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什么时候你再去龙华吧,三四月间,桃花开时,上报恩塔,替我再看看龙华,看看上海。还有报恩塔东面的那片桃园,看看那些红色、白色和红白混色的花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