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级正念练习 · 1~20 / 40

欧月花开,在当下

去年第一次听到“正念”这个概念,正是我内心焦虑恐惧的时候。

后来读了《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感觉有帮助,但那时的焦虑加上许久以来的懒惰,令我对任何事都无法投入而持续地做下去。

上个月,看到两位朋友在朋友圈中分享某个公众号的正念课程。你所关注的,一定是在你大脑中占据了一定位置的内容。于是带着好奇,进行了两节免费课程的练习。

短短的两节课程,完全不足以一窥全豹。而最初更吸引我继续学下去的的动力,竟是完成40天不间断的练习,并将心得感受分享到朋友圈,就可以免去199元的学费(利益的吸引,是营销成功的第一步手段之一)。同时既担心又兴奋地,想挑战一下5分钟热度的自己,是否可以为期一个多月地将整套练习做下来,并完全公开地分享出去。

一直是个没学会长跑不会循序渐进的人,往往是在刚刚开始跑的时候已用尽了力气。这个练习也是,抱着全力以赴的心态,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开始做练习。带着郑重的紧张感,几天下来,对于晚睡的我,开始吃不消。

稍事放松,愚钝的我才惊觉,这不是违背了正念的初衷么?当初的意图和目的是什么?

带上了平和与开放的心态,在呼吸之间,逐渐开始享受身心合一的愉悦,与正念的核心慢慢靠近。

发在朋友圈的练习感受,都是第一时间的第一反应,有一些课程内容的如实复述,很多的,是个人的体验与感悟。

将每次记录的内容汇总在这里,交给自己一个见证与回顾。


第一天 – 正念基础 | 进入当下 ------ 2017.3.15, 06:18

第一天,尝试。


第二天 – 正念基础 | 有意识的放松 ------ 2017.3.16, 06:27

放松,不是那么容易。


第三天 – 正念基础 | 回到你的五感 ------ 2017.3.17, 06:20

对感官的生命力保持觉知。


第四天 – 正念基础 | 友善的态度 ------ 2017.3.18, 09:29

尊重,友善地全然接纳。微笑,可以创造出一个包容的空间:)


第五天 – 正念基础 | 正念呼吸 ------ 2017.3.19, 22:22

正念呼吸让我们觉知呼吸的真实样子,呼吸的重点在于训练觉知。

在周遭仍是各种声响动作的环境下进行,不易,但很享受这片刻的宁静。


第六天 – 正念基础 | 伴随呼吸的平静和稳定 ------ 2017.3.20, 06:30

伴随呼吸,默念“平静,自在”,帮助在任何情景下暂停下来,保持当下的觉察。

刚才依然焦灼无法完全平静,尝试在不同时段做几个练习。


第七天 – 正念基础 | 数呼吸 ------ 2017.3.21, 06:25

不时走神,有时又会为了数而数,轻轻地拉回来,将95%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与呼吸的本来样子在一起。


第八天 – 正念基础 | 深入专注力 ------ 2017.3.22, 06:15

每次呼吸的微小间隔的静止空间,都是增强注意力的机会,让自己平静地安住其中。


第九天 – 正念基础 | 身体的正念 ------ 2017.3.23, 06:26

身体是活在当下的,而我们的思想却常游离或逃避于各种虚拟的场景中,与身体的各种感觉失去链接。

由之前对呼吸的专注,到专注于身体,学会与身体的任意感受共处在当下,去获得生命所赋予的礼物。


第十天 – 正念基础 | 由内而外的感受 ------ 2017.3.24, 06:10

由对呼吸的觉察,到对身体的各种感受,由内而外地感知,由与自己的链接,到感知和理解他人,到与周遭的整个自然界相链接。身体自己说,我是一场庆典。

课程引导感知身体的锚定点,举例手或脚,而我感知我的锚定点在心那里。


第十一天 – 正念基础 | 身体扫描 ------ 2017.3.25, 20:11

课程开头的一个例子:“春日穿梭在树林,闻到花香”,让我想到20多年前,秋日的一个清晨,走在高大的法国梧桐树下,感受到微凉的秋风从袖口和领口造访,那种清晰透彻的凉,令我对那个秋日的印象如此深刻,原来就是“全然的存在的感受”。

在等暖下课的此刻,在偌大的空间里,伴随周遭的钢琴声,交谈声,脚步声,闭上眼睛,让思想停顿下来,做一个身体扫描。由内而外地感受身体每个部位,目前还有难度,更多的感受还停留在皮肤的感觉上,但很喜欢这样平和宁静的感觉,感受到心和身可以在相同的地点和相同的时间同时存在。


第十二天 – 正念基础 | 命名感受 ------ 2017.3.26, 22:10

通过前面的练习,对身体的感觉有所觉察,开始学习命名这些感受。

练习有意识地,在某一时刻停顿下来,问自己:“我的内在正在发生什么?我能否与这些在一起?”

仅仅标注但不去干涉,会发现我们的感受不会一成不变而像河水在流淌。当我们真切而深刻地面对感受的河流,我们知道这些都将过去,这样我们才能每一刻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优雅更加感恩。

做这个练习的前一刻还在因疲乏而烦躁,只静静地在心底说给自己这一感受,不去评判,就这样与呼吸与烦躁与身体在一起,几分钟后,平衡与安宁重回心那里。


第十三天 – 正念基础 | 应对强烈的感受 ------ 2017.3.27, 06:11

这一节讲到怎样与疼痛或其它不适的强烈感受共处。而此时的我感受到的只有平和,于是思想开始走神,意图回到曾经的痛苦或疼痛的感受当中。我知道自己离开了当下,却同时也没找回曾经强烈的不适感,因为我们的大脑趋于过滤掉痛苦而留住美好。

虽然没有体会到与疼痛痛苦和平共处的同在感受,但因循着前面的课程,我知道,待下一次遭遇到它,或其它强烈的不适感时,它们都不是一成不变,都可以被穿越。


第十四天 – 情商 | 正念和情绪 ------ 2017.3.28, 06:34

情绪和感觉影响我们的判断与思考,某位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承认,在法院的判决中,90%的判决是根据感觉做出的,另外10%是用来逻辑推理去证明这90%的感觉是正当的。

正念训练会让我们更明白我们与情绪的关系并改变这种关系,令我们更容易去平衡去恢复,令我们的感知更准确,进而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在面对未知的事情时,我们能更好地处理。

比如,一个大嚷大叫的妈妈,带着善意和接纳的觉知,可以更好地与自己的情绪在一起,从而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发生的“问题“。


第十五天 – 情商 | 命名情绪 ------ 2017.3.29, 06:21

不带评判地去命名情绪和感受,让我们正视它们的存在,尤其是那些坏情绪,它们会逐渐失去牵扯我们的力量。

当我练习带着正念和充满爱意的觉知,去观察此刻内心的感受时,仿佛从这个端坐的“我”中走出,站在一侧,温柔地看着这个闭着眼面带微笑的我。她先是有点冷,因而有一点点局促和一点点低落。“局促”、“低落”,轻轻地将这两张字条从心里拿出,放在眼前,跟随着有意识的平稳呼吸,我看到我嘴角的笑容变得更加深沉与平和。

第16天 - 情商 | 应对困难情绪 ------ 2017.3.30, 06:33

通过前面的练习,课程进入到更有价值的部分。当遇到消极的困难情绪时,运用正念,创造包容的空间,带着慈悲心,直面她们,温柔地抱持着她们。

在我的练习体验,她们就像我的孩子,每一个都需要去关注去珍爱。学会了带着这样的包容与慈悲,在以后面对自己的困难情绪时,知道了如何像拥抱一个正在发脾气的暖暖一般,用爱,去与她们在一起。

第17天 - 情商 | 培养积极情绪 ------ 2017.3.31,17:57

正念令我们正视并拥抱负面情绪,同时引发并加强积极情绪。

当觉知和友善交织在一起,会变得更有智慧。

本节讲到“慈心禅”。练习关爱祝福自己,并继续生长这种积极友善的情绪,由己而惠及他人。

第18天 - 情商 | 认出念头的不断产生 ------ 2017.4.1, 15:50

我们头脑中的念头一刻也不停,根据估算,每天大约有6万个念头,而其中的95%与前一天的一样。我们沉浸在由这些众多念头虚拟出的一幅幅画面中,并以为是现实。念头会带来情绪,生物进化让我们对潜在的威胁十分警惕,令我们一直处于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中。如果不断重复这些念头,我们将困在随之而来的情绪中,一天两天,甚至几十年。

对念头的正念的第一步,学习作为一个旁观者去观察和识别念头和想法,练习对念头的敏感度。

Ps:  做这个练习很有意思,当觉察到“ '此时并无念头'即是念头”时,就触到了正念的精髓。

刚巧,今天读《零秒思考》的部分,加深了对“1分钟记笔记”的感触,就是不加思索地将头脑中的想法快速记录下来。为什么快速?就是要体现念头最本真的样子,不加修饰不加评判,这,不也就是练习对念头的敏感度么?对念头的正念,是在意识中正视并观察念头和想法,免于被随之而来的情绪所控制,而“1分钟笔记”是将这些主观的念头客观地记录下来,更加看清楚她们本来的样子。正念可以让我们接纳负面情绪而加深积极情绪,从内部情感上提高我们的专注力,“1分钟笔记”是通过做笔记这种练习加深头脑的明晰度。前者感性,后者理性。

第19天 - 情商 | 和念头的智慧关系 ------ 2017.4.2, 07:45

由“我无须相信我的想法,我不是我的想法”,想到了李笑来的那句“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命名一个想法,会令我们清醒,认出她只是一个想法,而非整个世界,不是真相的全部,想法会成为忠实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第20天 - 情商 | 念头下的生活 ------ 2017.4.3,23:20

找到自己最热门的念头,运用之前练习过的,友善态度,身体扫描,命名,与念头的根源同在。

有点抽象,有点困难。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