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做饭,那么你有故事吗?

文 | 壹梦说专栏作者:王了个斑马

周末的清晨八点钟,日光渐强,蝉鸣潜伏在夏意里,等待正午喧嚣而起。赤脚从卧室遛进厨房,灌下一杯子凉白开,刷完两条微博,逛完微信朋友圈,扫过本周的时事政治,突然发现有些饿。打开手机,看了看众多点饭APP,算了,随手点一个吧。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等待快递小哥的敲门声......

中午时分,该出去逛逛了。打电话叫上几个好友,和他们晃过热闹的商业街,随便找个饭馆解决掉午餐。

傍晚时分,分别了好友,提前搜罗了几道家常菜,准备逛个超市回家沾沾烟火气息。就在这时候,刚处的女朋友发来了晚间计划。“我听说XX家的鸭爪火锅不错,我团好了,晚上我们那里见。”

想回家吃饭这句话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想了想,觉得这样也不错。估摸着时间,再团上两张电影票,这个夜晚便足够被填满了。周末时光就是这样过去的,熙熙攘攘又或是四下无声。

三餐就是这样被排定了,简便的点餐软件,热闹的撸串摊,滚烫的火锅店,吵嚷的小吃街。

还有更多的推荐美食,打折的团购,以及偶尔遇上的酒楼食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回家做饭不再是一起吃饭的第一选择。它被埋在更有说服力和意义的选择下面。惶惶不见天日。

黄磊的《深夜食堂》最近被吐槽的很厉害。让我想起,我曾经也听过一个有关温暖食物的小故事。

故事的男主角在一个南方城市里经营着一家饭店。门店不大,装潢居家。只供应晚餐,每天只接待一桌客人,不接受预定,不接受点菜,就餐人数只能是五人以下,当然收不收钱也是他说了算。

这家小店在这个城市的角落安静的营业着。有人带着心事来,存下眼泪和回忆然后离开。

有人误打误撞闯进来,安静听老板说讲起一段故事。有人来他也是一副沉默的样子,没人光顾,他便一个人吃掉整整一桌子的菜。

故事的结尾这么写着。“有些沉默的等候其实并没有包含多么坚忍勇敢的心思,开一家餐厅,也许只是为了在某人生日那天,给自己和一位可能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做一桌她喜欢的菜。”这当然是一种清高理想的生活状态,故事里经营餐厅也只是主角的副业,因为根本不赚钱,他是个作家,是个贩卖自己和别人故事的人。

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这些段落的确是我想法的具现。

和亲近的人自给自足的做一餐饭,围坐在餐桌旁,是我觉得最温暖的场景之一。通过自己双手烧制出的饭菜,可能会少盐多醋,半生略胡。但带着的特殊味道,填满的不单单是胃,还有生活里我们忽略的缝隙。

曾经的我有过一段做饭时光,那时候更多的是打发时光,但我发现做饭使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让我懂得了习惯和坚持,更让我懂得了品味人生,当然还有一手好菜。

我们计划每天读几页书,今天跑几公里,那为什么不能计划一下“今天吃什么?”好了,聊了这么多,下面该说些干货了。我总结了些做饭的小常识,希望能给你些帮助,如果有幸能碗箸而对,那我们可以说说过往,聊聊故事。

罗列你的饮食清单

我们的一日三餐计划起来比较容易。就像我们做其他计划一样,做计划的前提是总结。在空想今天吃什么之前,不如拿一支笔,回想一下以前都吃过什么,然后找一张纸,把这些菜单写下来。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便利贴,将你想到的饭菜名字都写在便利贴上,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以后就可以拿着便利贴进行排列组合了。

归纳你需要的食材

当列出菜单后,按照肉类、蔬菜、菌类、豆制品和配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后的食材清单,其实真的不多,超市的蔬菜专柜都能找到。

计划你的饮食清单

当你梳理了饮食清单和食材清单后,做出一周的饮食计划也就不那么困难了。每个星期可以搞一个大采购,把一周需要的食材来一个大采购,如果你购物方便,采购三天的也可以。作为普通上班族,其实很难做到每天去买菜,顶多缺什么买点什么。你可以设想一下,计划好这一个星期吃什么,家里有这一个星期需要的食材,无疑将会降低你每天做饭的难度。

每天做饭只需10分钟

密封保鲜盒真是神器,把买回来的蔬菜洗好后放到密封的保鲜盒中,保鲜3天一点问题都没有。GTD实践者们都知道批次处理的高效,电话批次打,邮件批次发,买了菜一次性洗了,切好放在保鲜盒里,做的时候省时省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