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领导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对领导的印象:


很多人脑海中的领导是这样的:

1.手背在身后走来走去的老干部形象;

2.在下属面前耀武扬威,指点江山;

3.皱着眉,好像在思考重要的事情。

领导表面上看起来衣着光鲜、风光无限、受人尊重、收入颇丰。

可是,当你有一天终于因为自己的努力和经验的积累,成为领导(211/985院校毕业一般5年左右,非重点大学约7-10年,如果你很努力而且特别有天赋方法、高人指点、贵人相助,也看到过1年就做领导,3~4年成为大领导的。别和我抬杠,都说一般、大约了。),你会发现现实其实是这样的。


二、初为领导的情况:

1.下属忽悠你

2.下属敷衍你

3.下属很难管理,错误发生一而再、再而三

4.做死、作死,嗯?怎么下属很悠闲、休闲、赋闲?

5.看错人啊?用错人呐!

怎么会这样?(流泪)

说好的手背在背后耀武扬威地皱着眉头思考呢?

是不是庆幸自己还不是领导?

如果不想为以后做准备的话,可以关了这篇文章洗洗睡吧,权当睡前听听领导们不开心的事情开心一下。


三、怎样绕过初为领导的大坑


原来你选择继续往下看呐?

其实吧,这是等着新晋领导跳下去的五个大坑,与之对应的武功秘籍如下:

1.防忽悠刀法

2.防敷衍剑谱。

3.事不过三拳。

4.铁傀操纵功。

5.火眼金睛术。

以上为搞笑版,正经说法如下:

1. 事务过程管理。

2.任务指派管理。

3.纠正行为管理。

4.合理权授管理。

5.识人用人管理。


事务过程管理


1. 不定期抽查,深入了解细节。

当属下告诉你一个进展或者答案时,一个很有效的办法是不定期、当着他的面花点小时间检查汇报是否属实。对于忽悠的下属,这是一件很打脸的事情;而对于勤恳认真的部署,几次之后你就可以放心地拉长检查的频率了。

2.事先找好答案,故意试探真伪。

这是一种更快捷地办法,当下就能立即知道谁在忽悠,谁在认真做事。


任务指派管理


PDCA工具。

遗忘是被下属敷衍的温床。不过,我们总能找到趁手的武器。无论是Microsoft Outlook或IBM notes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就是可以把你发出去的邮件转置成一个to do item,并委派给某人,写好due day。当这个due day over的时候,适时地发出这个邮件,提醒你的下属,TA还有债在身。

年底的时候,谁被提醒的次数较多、比例较高,嘿嘿……


纠正行为管理


阳谋。

下属发生错误在所难免,每次犯错都是下属成长进步的机会,这种时候,你可以适当地施加一些压力。第一次可以仅仅口头提醒,第二次比较妥当有效的办法就是先扣奖,一段时间里不犯类似错误再加回去。但倘若重复发生错误则非但不还上一笔扣奖,连带这次的要一起扣除。


合理权授管理


权授不足。

很多领导之所以被提拔是因为TA在原有的业务领域出类拔萃,但这往往导致该领导被提拔后看不惯属下花10份时间只能做出7份成绩,于是,各种摞起袖子自己干。权授这件事儿,靠忍。忍住亲自干活的冲动,把日常的事务性任何交给下属,不定期抽查进度,只矫正,少干预。

过度权授。

人往往喜欢走极端。过度权授的表现是把探索性的任务也交给下属自己做甩手掌柜(如果你是总监及以上,手下有能独挡一面的经理除外)。这种做法往往导致稚嫩的属下在遇到极大困难之下的崩溃,进而致使任务无法推进。

权授的界限。

一言以蔽之。区别日常事务和探索性任务。


识人用人管理。


识人:

对初为领导的你来说,主要看属下两个维度的特质:仔细还是粗心;有责任心还是率性。

仔细还是粗心。

用一些简单的任务,测试TA做事情有没有章法;在指正一次你的简单要求后看TA是否会照做。比如,要求邮件的英语字体是否是arial,字号是10。又如,要求TA每天对每日任务做一个to do list,看TA的板书是否符合你的要求。多观察几次,高下立显。

有责任心还是率性。

责任心强的人往往会伴随轻度强迫症。要求TA在下午14:00向你报告某件事情的进展,有责任心的下属通常准点或者早一两分钟会及时报告进度的。

题外话,选拔领导的维度又有所不同,往往是否不近人情是一项加分项哦。反省吧,骚年。


用人:

这方面的技术我也不算丰富。只说一句经典和一个典故。

一句经典:可议事者不可图事。

一个典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总结:


1.防忽悠刀法。(事务过程管理)

不定期抽查,深入了解细节。

事先找好答案,故意试探真伪。

2.防敷衍剑谱。(任务指派管理)

用好PDCA工具。

3.事不过三拳。(纠正行为管理)

阳谋。口头提醒;先扣后加奖。

4.铁傀操纵功。(合理权授管理)

日常性事务权授,探索性事务自己做。

5.火眼金睛术。(识人用人管理)

从仔细、粗心,有责任心、率性的角度辩识员工。

可议事者不可图事。


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祝你早日做好准备,能少走些弯路就少走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