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班一族来说,大多数人工作繁忙是常态,也有一部分人相对闲散。不管是忙,还是闲,时间久了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机械呆板”。有的人甚至进入“躺平”状态,领导让干啥就干啥,绝不多动一根手指头。人就这样,会下意识地、浑浑噩噩地进入到安逸省能的漩涡中,不可自拔。
干事,干事,必须要有事干,还得让干出的事有价值。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对于一些事总爱发表观点:“这么做有什么意义”、“根本行不通”、“尽瞎整”……如果你问他:“那应该怎么做更好?有没有建设性的意见?”他也只会摇摇头。干事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声音,但是要做好辨识。如果干这件事的总体价值没有问题,方向是对的,那就大胆往前推进。在干的过程中,改进优化,最终达成目标。踌躇不前永远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工作要有抓手,抓手就是从整体上拆解下来的细枝末节,能抓得住,才能干得下去。否则只能望洋兴叹,无从下手。当然,干工作要有主心骨的意识。对系统性的工作,无论怎么分解细化,都不能偏离主心骨。“主心骨”就像砍下来一棵树的树干,“细化的工作”就像枝干树叶,即使全部摘除了,也要记住是从树干上分离出来的。
工作要有抓手,抓手就是寻找切入点。吃一个煮熟的鸡蛋,先多方位磕碎蛋壳,再从其中一头有空的入手(鸡蛋煮熟后,其中一头会有气室空间),连住里面的薄膜一起轻轻剥离。找准切入点很重要,好的开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没有明显的可突破入口,那硬着头皮也要上。熟鸡蛋连壳带白一起揪掉,也要把鸡蛋吃进嘴里。
古人说过“敬业乐业”,敬业是一种态度,乐业是一种境界。按现代人的说法就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工作是一种修行”。在时间得缝隙里,用实事填满,方能不负光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