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武。
今天分享的是叛逆少年悉达多流浪天涯的故事。
说实话这本书不好读,有条件有时间有精力的话,建议多读几遍,好好地感悟其中更深层的含蕴。
我仅只花了两个半小时读完,当然也不大可能读得有多懂。
01
悉达多这小伙子不听他爹的“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过他爹也并非得道的智者,却仍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苦苦修行。很多时候还反过来羡慕悉达多,以儿子为傲)
悉达多确实有“傲”的资本,所有人都喜欢他。
年纪轻轻的他,已自有一番独到见解。
比如放着安逸的生活福气不享,偏要出去自行闯荡。
在外游历了30多年,从少年一直晃悠到了中老年都未婚,终于……成功孤独终老。
(不过悉达多还是很能干的,与名妓纵享鱼水之欢,甚至还整出了个私生子)
大禹尚且是为民谋福祉而治水,因而三过家门而不入。
这位印度的少年却是自私地为了追寻自身快活的放浪形骸,再也没有回过家。
可怜他家中双亲,明明犬儿健在却仍落得个无儿子送终的可怜结局。
02
是他的家不够好吗?
我常说,“家是避风的港湾”,这句话没有任何毛病。
但倘若咱的家真有那么温馨美好的话,又何至于总不爱归家呢?
有一种不好,是你觉得不好。
是为“身在福中不知福”,也可为“当局者迷”甚至有可能是“旁观者清”。
不过“清官难断家务事”,故而也不一定是完全的“旁观者清”。
“家”这玩意儿,剪不断理还乱,还是先莫掰扯为上。
但话说回来,悉达多的离家出走是他老爹同意的。
这得要有多大的心才能点得下这个头,允许亲生儿子离家出走,从此相忘于天涯再无重逢之日。
(估计得是揪心窝子的疼)
“爹,我觉得我不快乐。”
“那你想怎样?”
“我想离家出走。”
“你确定吗?”
“我要找寻自己的快乐。”
“那你走吧。”
“谢谢爹。”
“如果你找到快乐的话,那你就回来带我一块寻找吧;如果你所找到的不是快乐的话,那你就回来让我和你一块寻找吧。”
(不过悉达多最终也没有回去过)
随后悉达多便带着父亲的叮嘱告别母亲,正式离家步入林中成为了一名沙门(修道者)。
03
在他正式迈出离别的第一步起,他的挚友乔文达也决意跟随着他。
正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要是得知乔文达会随悉达多一同上路的话,估计其双亲也会感到宽慰不少。
毕竟此去经年,前路茫茫,有个伙伴在身边互相照应下总归是件好事。
悉达多此番离去不是为了享乐的,也不是创业更不是打工,换言之他的前途可以理解为是一片虚无几近于空,也不见得是为其日后的美好生活打基础的。
说白了他就是为了出走,去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行拂乱其所为,进而达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境界。
普通人估计会想:你要吃苦是你自己的事,我平白无故为何要跟你一块受苦受难呢?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悉达多其实就是妥妥的穷疯子,基本的生活物质需求上还未能满足,便成天妄想着要追求富裕的精神满足。
精神食粮真能填饱肚子吗?
04
可乔文达可不这么想。
一直以来,好友悉达多其实是他所崇拜的偶像,他也以有此好友为荣。
他尊重并理解进而支持悉达多的意愿及其所做出的抉择,毫不犹豫的陪伴即是他力挺悉达多的表现。
另一方面,其实他也暗藏私心——他想成为悉达多,成为能令所有人都引以为傲的智者。
乔文达便是长期生活在“别人家孩子光环”下的典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不易为他人所察觉的自卑与落寞。
世人皆知悉达多,又何曾正眼瞧见过他乔文达半分?
这次悉达多出走无疑是个绝佳机会,他要跟随悉达多一块踏上求道之旅。
长时间近距离的接触,务必使得能尽快最大可能地吸收悉达多所表达的智见,以此来强化巩固并发展壮大自身的学识,更新浅知优化拙见。
05
不过乔文达与悉达多并非同类人,故在冥冥中早已注定其二人的分别终有时。
殊途同归,没有谁比谁优越一说,二人最终寻觅到属于各自的问道之途。
没有强制规定谁必须伴谁一生到老,每个人的追求与成长都是独立的,都有自己特有的节奏和方式。
我们不应该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而是要尽最大可能地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与追求。
当我们学会理解和接纳不同的人和他们不同的选择时,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与进步。
当然,只要问心无愧,过得去自己就好。
毕竟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
That's all.
有点收获,权作成长。
以上。🍃
如果您觉得本文还行的话,请给小武点赞评论或转发支持一下呗~
The end.
作者介绍:
大家好,我是小武。
已毕业天天打游戏的社畜一枚,在小单位做游戏策划。
爱码字爱阅读爱排球爱寻味爱浪杭城,目前仍迷茫于追寻自我觅本心的路上,持续成长,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