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6日  历史使人明智

最近偶有翻一些历史书,忽然有了些感慨。

学生时期我难以理解为什么学历史可以明智,其实到30岁之前我都没有怎么去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被动的接受这个结论。

直到今年,有了些经历,也有了些读书的动力,重新拾起这些知识,我才又回到了这个问题。

那么了解历史是为了什么呢?是了解社会发展的进程以推算未来,是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社会结构以完善现有社会结构,还是为了从古人们的经历中吸取经验以让自己不犯这些造成灭亡的错?

在我看来都不是。人类在这几千年来,一直都是处于进步的状态,不断地发生爆炸式发展进程,要推论未来,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从历史中总结出任何经验去推算出来,如果去看现在的科技最前沿,可能希望还大一些(因为很多科技的出现会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样的现今的社会结构能够如此稳定,那么它一定是适应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存量的,那么在完全不同的背景下的社会结构是否有参考价值呢?或许是会有一些,但也仅是一些而已,但也远远达不到了解历史就能完善现代的社会结构的地步。最后一个其实就更不靠谱了,刚才说了,时代背景不同,人的道德标准、生活理念和社会环境差异巨大,你是否能从历史中找出前人经验,姑且不说,恐怕就算是一个现成的经验放在你面前,你也不太会去信它。

那么历史到底是要怎么让人明智?

时间的长河滚滚向前,我们回到历史中去,会发现历史在时间的流逝中,它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就像一支笔随着历史的跌宕起伏,不停地在一张纸上画下曲折的的线,它每时每刻都在画,每一笔都是不同的。

可是我们要在这个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过程中寻找一些什么,让我们能够受益的东西呢?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些不变的东西。

有人说,人心、人性、七情六欲都是自古传下来的,至今也没什么变化。我深以为然。于是我就在历史中去寻找人心、人性和七情六欲。

我们看历史,也许很宏观,唐宋元明清,怎么辉煌怎么大气,获得了多少丰功伟绩,创造了多少千古留名。可是如果我们生活在当时的任何一个朝代,会怎样?我们对其的感官会变得特别的具体,我们会给当时的丰功伟绩或是千古留名加上许多的形容词。在宋朝,我们还会赞扬王安石的诗写的好吗?在明朝,我们敢说明成祖朱棣不好吗?也许都不会吧。

这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他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具体的历史的处境当中,而我们在现代也同样生活在一个非常具体的环境下。那么在一个具体的处境中,许多人会怎么选择,为什么那样选择,这件事就变得有趣了起来。

许多流传千古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参与其中的人,为什么会让事情往这个方向发展?他们当时都是怎么想的?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是无私的,还是自私的?如果是被迫的,那又是谁逼迫他的?为什么要逼他,到底是什么目的?还是说逼他的人自己也是出于无奈?……

在历史中,我们可以寻找人性的光辉一面,同时我们也可以领悟到人性的阴暗面。

还有的时候历史就像一个案件一样,仅仅是给出了蛛丝马迹,然后慢慢的推敲解谜,打通里面的环节,让真相浮出水面,这件事想想就让人觉得很激动。推动自己的罗辑思维,让自己的思想爆炸。

就像,秦朝陈胜吴广为啥在起义的时候要打着秦朝皇子扶苏的名字去反秦?秦始皇的皇后到底是谁?秦始皇有一个近臣,似乎有他的蛛丝马迹,但为何史书上却没有留下名字?(推荐看《秦谜》)

我们不知道,历史教科书书上没写,而只是提了一句“晚秦暴政,民不聊生,导致陈胜吴广带领民众奋起反抗,可是最终起义失败”。这简直太没营养了。

因此,我认为要了解历史,就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变化中,去找寻一些不变的因素。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历史就给我们的真正宝贵的财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