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随笔丨2025  第三篇

通过读《近思录通解》可以衍展,查出古代许多贤者的思想,虽书有批判,查看却觉得皆有道理。

比如说扬雄的思想论,其核心思想以“玄”为最高范畴,将其作为世界万物的总根源,认为“玄”是螺旋式“轮回”,是自然规律形态的一般性构架。

螺旋式结构,在万物的基因DNA中,在光的形态中,在宇宙星空中(如银河旋臂),在万事万物的能量波中,在宇宙历史的演变中等等,皆以螺旋的形式构建,他的认知真可谓极为超前。

《近思录通解》提及三国孔明(诸葛亮)有儒者气象。去年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少小崇敬的军师不复存在,也许有了长大后的是非认知吧,至真至善的完美人类只能在脑海里。

书中讲到文中子的《中说》,提出三教合一的思想,认为儒、释、道三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对华夏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万法归一,万教合一,终归一个本源。世间的教法都是本源的分支,皆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而不是排斥、敌对。以宗教为幌子的战争不可为,宗教的目的是教人类向善,而非成为权柄的棋子。

韩愈,上学时只知是唐宋八大家,在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时,知其在那群伟大读书人心中的份量。在《近思录》中这样描述韩愈:似孟子,对圣学深有所见,乃豪杰之士。于是查询韩愈相关著作:

《原道》是韩愈的一篇重要论文,文章开篇批判老子“去仁与义”的观点,指出儒家的仁义道德是人类社会的根本。

(不得不说一句,老聃所去的是社会上的伪仁伪义,而非人本心的善义)

接着,韩愈阐述儒家的道统传承,认为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到孔子、孟子,儒家的道统一脉相承。

他批评当时佛、道二教的盛行,认为它们破坏社会的伦理道德与经济秩序。韩愈提出恢复儒家道统的主张,强调要以儒家的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与社会。

《原道》一文明确儒家道统,为宋明理学的兴起奠定基础,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只是了解《原道》内容)

《原性》是韩愈的一篇重要哲学论文,主要内容:性三品说,韩愈认为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之性善,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品质且纯粹完备;中品之性可善可恶,五种道德品质有所不足,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引导来改善;下品之性恶,五种道德品质严重缺失,很难被感化与改变。

(众观人群,是如此三类人,下品应属于动物及下三界投生)

情的分类与关系:他把情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并且认为情与性相互关联。上品之性发出来的情是符合道德规范的,中品之性发出的情有所偏差,下品之性发出的情则完全不符合道德标准。

《原性》中的性三品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与发展儒家的人性理论,为后人研究人性问题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这种人性论强调后天教育与引导对人的重要性,为道德教育与社会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它提醒人们要重视道德教育,根据不同的人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近几年才深刻体会到人有好坏之别,读到韩愈关于人性分三品的观点,极为赞同。

生而为人并非一张白纸,性情、情志皆由灵魂随之转世投胎带来,而灵魂又积聚累世的习气,

有些人是修行完备的先贤仙佛转世;有些人是普通的凡人转世;有些人则是动物及非人界的生灵转世;

故可理解人类社会分上、中、下品,不以钱权物质分类,而以灵魂道德品质分类,这才是宇宙的分类法。

仁,是真正为人(真正人类)的本质。

想到小时候常听乡里老人责教不仁不义者说,不是人之类的话。真正的人是有礼义廉耻之感。

对于坏人要不要讲仁,这一点也会扪心自问,心的第一反应会告知应当怎样做,有时候心会宽恕,有时候心会衡量,所有曾经的情绪体验都在心中,心会告知此时该如何做,随心而动即可。

深刻感受到音乐对文人的重要,用以屏蔽外界纷扰的杂声,如暂不能享有清静的环境,就用音乐来屏蔽外界,竖立一个相对清静的世界。(结界)

一月,柳岸已是素描景象,笑平日驻足的几棵柳树,春天再好好端祥吧。

湖面罕见鸳鸯,相互梳理羽毛,吸引游人驻步观赏。

金黄腊梅花开了,沁人心脾。

送夕阳,看夕阳缓缓入云被。

清风微寒,灯光下,静静注视金色的水流,也极为放松。

现实生活中如能沟通顺畅,不致于堵塞、误会。

冬季星空,星星似乎都在东边天际。

皎洁圆月,映画着前行的每一步画面。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五年  一月随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