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心理学》‖书评(六)意识与睡眠(3)

下面我们就要学习和了解有关梦的一些知识了。说到梦,我一直觉得它很神奇,比如说人为什么会做梦?有的时候为什么梦和现实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什么有的时候感觉同一个梦会做很多遍?为什么有时候现实中发生的事件或是短暂的场景我好像曾经梦见过似的?为什么在梦里一些看似很有道理的解释,当醒来后回忆时却觉得非常离普?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打开梦世界的大门吧。

本书对梦做了几种解释。

1.梦是解决问题的努力。有人说梦反映了对清醒时生活的一种持续的有意识的关注。比如学生常常会梦到关于考试或学习的梦。那怎么去理解梦也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机会去解决问题呢?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在离婚痛苦的人中,在睡梦中会进行自我恢复,夜晚的第一个梦通常比平时更快来临,持续时间更长,并且更情绪化。我想这也许可以当做他(她)一个发泄脾气和悲伤的窗口,待他(她)醒来,情绪应该不会像前一天那么低沉了吧。书上还说,有些即将康复的抑郁症患者,他们的梦往往会变得更积极,更乐观。

2.梦是思考。梦是我们清醒时认知活动的一种修改。在梦中,我们可以利用清醒时的记忆、知识和假设,对现实世界进行合理的模拟。虽然有些梦可能与我们日常生活无关,但可能在我们清醒时的某一瞬间占据了我们的思绪。

事实上,大脑皮层在清醒时参与知觉和认知处理的部分在做梦时也非常活跃,区别就是当我们睡着的时候,切断了来自外部世界以及身体运动的感觉反馈,脑的唯一输入是它自己的输出。

书上还说,婴幼儿的认知局限性使其不能创造真正的故事。他们的梦并不频繁,而且梦到的往往是寻常见到或认识的事物,比如说一个狗,或者是自己或是他人正在坐着。这让我想起了今天凌晨妹妹忽然醒了,并有点哭闹,后来我问她怎么了,是不是做梦了,她说她梦见妈妈不见了。

3.梦是脑活动的解读,即激活-整合理论。这是从生理学角度解释了梦。用专业术语来解释就是,梦在很大程度上是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脑桥神经元自发放电的结果。这些神经元控制着眼睛的运动、凝视,身体的平衡和姿势,并向大脑皮层在清醒时负责视觉处理和自主行为的感觉和运动区发送信息。然后大脑皮层通过将它们与现有的知识和记忆进行整合来理解它们。例如,当处理平衡的脑神经元放电时,大脑皮层可能会产生一个关于坠落的梦。我的理解就是,脑的神经元无规则地放电,然后大脑皮层在失去外界的刺激下,通过自身的知识做着不同的解释,因为每个人的记忆和认知储备不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梦。

以上只是部分科学家们对梦的3种解释,其实梦对我们来说依然神秘,所有的解释都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无论我们的梦来源是什么,在解释自己的梦或他人的梦时都要谨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