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分观察和评论
观察,也就是说把你观察到的结果说出来,不是说你说出来的东西,完全要是客观的,但是起码把这个客观跟主观分开是很重要的。
当你把观察到的事实和评论、批评夹杂在一起的时候,就很容易造成一个结果:对方反抗你,有一点生气,会产生逆反心理,你们俩之间的沟通就会越来越紧张。
A、把自己的预测当成事实。B、说话没有依据,一上来就评论人家。C、把评论当成事实。
如果在观察这一步,你做不到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客观表述出来,可能你的表达就会带来麻烦。
2、体会和表达感受
区分感受和想法是很难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建立一个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以“我觉得”开头,好像说的就是感受,以“我认为”开头,好像说的就是想法。
作者给我们编制了以下的词汇表,包括怎么样表达满足,比如兴奋、喜悦、乐观、自信、高兴、快乐;怎么样表达没有得到满足,害怕、担心、忧虑、紧张、心神不宁等等,我们一定要学会用这些词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3、感受来源于哪
感受的根源来源于我们的需要,来源于我们的期待,来源于我们对别人言行的看法,是这些东西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当听到一段不是很中听的话的时候,你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你认为自己犯错了。别人指责你自私,你可能就会自责说:我这个人好像真有点自私,这样就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厌恶自己。
第二种反应,指责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感觉到恼怒。
第三种,了解我们的感受跟需要。我们可以去体会一下,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受,我的需要是什么,别人没有理解我的时候,我就伤心了,因为我非常看重信任,非常看重接纳。
第四种反应,用心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对方指责我自私可能是因为什么,回想一下,他可能是需要我的帮助,我的支持和我的体贴。
当你把你的需要、期待讲出来之后,其实对方反而会更容易理解,你们之间更容易进行一个良性的对话。
4、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做情感的奴隶。不注重自己的需要,我们就天天看别人。
第二个阶段,叫面目可憎。这时候我们长大了一点,开始拒绝考虑别人的感受了,不想迎合别人。
第三个阶段,实际上是更成熟的阶段,就是成为生活的主人,完全为自己负责,关心他人,但是不对责任大包大揽。
所思:我们总是习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的身上,总是我认为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样,而且会加上我们自己的看法,结论,要么就是太自我,要么就是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