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

龙王救万民哟

清风细雨哟救万民

……

天旱了着火了

地下的青苗晒干了

                                    ——《祁雨调》




      很久很久没有下雨了,堰塘沟渠干了,鲁城河也干了。鲁城河是我家乡的母亲河,常年滋养着两岸的居民,可持续的高温灼干了它。天有灾,人亦有祸。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对大自然有了敬畏之心,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若半个月内再不降雨,井水会干涸,居民、生畜饮水都无保障,为此乡村各处都在挖井抗旱。

      今年我家种了九亩水稻,秧苗是父母弯着腰一蔸蔸插下去的,前前后后在水田里趟了一个星期,腰腿疼了一个多月。水稻是最费力的作物,从撒种到发芽到幼苗到分蔸到插秧到扬花到结籽到收割,期间需要多次灌溉、除草、施肥、打药。现在虽然收割机械化,其它工序依旧是传统的手工劳作。

      眼望着,抽穗扬花了,可又缺水,他们心里怎能不焦急。父亲开着农用车装着水泵四处寻水灌溉庄稼,费了好大力气,寻着水源,接上水泵,引到地里。由于水量少,距离远,耗时长,为确保水到田里,需人蹲守。在那样一个风清月朗的黑夜里,一个老头,一柄铁锹,一个电筒,一包纸烟,孤寂的坐在田埂上一宿未眠……

      为了灌溉稻子,我家小池塘也派上用场,听着让我揪心。十来天前,父亲生日,我回了趟家,在菜园浇菜时,看见石板下面有一尾两三尺长的黑鱼妈妈,它身边围着一团数不清的小黑鱼。看着黑鱼妈妈和那些小生灵,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一直以为,鱼妈妈产下鱼卵,将大功告捷,鱼宝宝的存活听天由命。但事实是它与它们血脉相连,它用它的方式关爱它的孩子,它带着它们在水里畅游和觅食。鱼生活于水中,没了水,它们处于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我不忍心下次相见时,一堆鱼骸相迎。

      千辛万苦引来的水,转瞬间就被饥渴的稻田咽下了,无异于杯水车薪,干旱只暂时缓解。没过两天,毒辣的太阳又灼干了稻田,父亲焦急地在田埂上转来转去,看着稻子心里直发愁。稻子到了抽穗扬花的关键时刻,水不能断呀!缺水会受影响它的生长周期,造成无法扬花,花扬不好,就结不了籽,粮食就会减产,若再不降雨,估计颗粒难收。他想着投入进去的人力、化肥、种子、农药,越发焦急,水,水,水,哪里去找呢?倘若哪里有丁点水源,农民们就会蜂拥而至,干旱早已让身心疲惫的他们心生恐慌,谁愿意看到自家的庄稼缺水而死呢?晚上父亲拖着疲乏的身体回到家,饭也不吃,话也不说,一根接一根的抽着烟,突然冒出一句:“听天由命吧!”

      父亲一直没能盼来雨,稻子没扬上花,穗子都是瘪的,杆子都枯了。一提起今年的收成,父亲就会惨然一笑:“老天爷长眼,风调雨顺,能保收。老天爷不长眼,涝了旱了,颗粒无收!”我问父亲:“明年还种地吗?”父亲爽朗的答道:“农民不种地,干啥?明年不种水稻了,种些芝麻、红薯等抗旱性强的作物。”

      由于干旱缺水,庄稼无法播种,一批又一批农民丢掉锄头,去城里谋生路了,村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田地一块块的荒芜了,野草闲花肆长。我再三劝父亲:“您都快六十了,身子又不好,不要种地了,营务庄稼既辛苦又没有经济效益。这些年,气候不好,收成也差,把投入的人力、种子、化肥、农药一除,能保本就不错了。”父亲却摇着头笑着说:“孩子呀,你不懂。我们祖上都是农民,你爷爷以前给地主种地,到了我这辈能分上土地那是多好的事情,也是这些土地养活了我们一家,它对我们有恩呀。我也知道种地不划算,但看着田地一块块荒芜,长满野草,我心里难受呀,那不是把它都糟蹋了,不能这样干呀。我只要还活着,还能劳作就会把地一直种下去。”

      父亲的这番话让我明白,我们的祖祖辈辈在这块热土上繁衍不息,他们骨子里与生俱来就有着对土地的热爱,即使最恶劣的气候也割舍不了他们对土地的情感。他们喜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动,自食其力的生活,愿意扎根、坚守这片土地。

      为此,我有个愿望,希望有一场雨倾天而下,下个三天三夜,下个痛快淋漓,让大地享受它泔霖和润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