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败为胜的工伤案件

  提供劳务受害责任案件,今天把当事人提供的录音又听了一遍,当事人是个比较有法律意识的人,24小时内报了警,并且请安监介入,并且与对方的对话都做了录音。但是能作为直接证据的真的不多。第一:公安介入后,与对方进行了三次调解,然而未达成任何协议,甚至对方连笔录也没有,不能够证明事情发生经过。第二:安监介入,进行了录音,但是连对方负责人姓名都没搞清楚。第三:把重点放在工伤上,即谁承担责任上,然而对于还原事实真相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更新:此案件最终结果达成调解协议。工地负责人从一开始的不承担任何责任到最后同意按照工伤标准赔付,这种间经历了怎么样的一波三折呢?
   案件基本事实情况:L女与M男为同在工地的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M男用三轮车带L女转移工作地点,在上车的过程中,导致L女从车上摔下,造成胳膊粉碎性骨折,工地负责人认为此事故跟工地没有任何关系,仅同意出于人道主义支付医药费。在接受此案件后,我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步了解事实情况,分别与派出所调解处人员了解情况、与证人了解情况、研究当事人所留存的录音,
    1、调解处人员所描述的双方当事人对于事实的发生的陈述明显不同。
    2、询问的两位证人当时虽在现场,但没有亲眼看到事发过程。且两位证人都还在工地工作,直接拒绝作证。
    3、因为录音录取的是M男与L女家属的对话,反复听了十遍以上。对于事发情况录音中只言片语,并未能还原事发原因、经过。
     整个调查结果,发现根本没有能够直接还原事实真相的证据,一时陷入困境。
     第二步与工地负责人约谈了三次,毫无进展。负责人一口咬定,是L女和M男因拌嘴斗气造成的受伤,不是工伤,并且坚持只是出于人道主义赔偿医药费。然而整个事情的转机在第三次到工地拜访负责人结束后,回家时途径工地,遇到了事故发生中另一方M男,虽不认识M男,但是直觉上就是他,遂上前搭话,在问至这件事的情况时,M男也感觉自己有委屈,声称是因L女上车时没坐好而导致摔下车。不管怎么样,至少能说明L女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工作时间而遭受伤害。在此了解过程中,做了通话录音。
      第三步申请工伤,搜集全部资料,提交工伤申请。在申请工伤后,工伤科通知了施工单位,并将相关资料提交了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主动要求调解。
    第四步调解谈判,这个过程颇为曲折,经历了两次谈判。第一次时工地负责人心理明显松动,此时按照我方策略,定下了谈判的基数,也就是按照工伤赔偿标准。第二次谈判直接达成协议。最终达到我方当事人心理预期的两倍。
    此次案件的心得体会:
     1、虽没有必胜的信念,但是不放弃胜利的希望,竭尽全力,机会只是给有准备的你。
     2、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适时跟催。
     3、要坚定自己的观点,并且要在适当时间将自己的观点植入对方脑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