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不抱怨的世界Day2

无意识的无能 ——我怨故我在

你可以这样想想看,你的头脑是生产商,而你的嘴巴是消费者。生产商(头脑)制造消极思想,而消费者(嘴巴)在抱怨的时候购买了那些消极的思想。

如果消费者不再购买生产商提供的产品,那么生产商无疑会重组设备,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当你不再对你认为不对的东西发出抱怨,而是开始表达你的感恩之情或者表达你的愿望,你其实就是在逼迫生产商(头脑)开发生产新的产品。

人们以抱怨回击自己认定的不公行为,而对事实的客观陈述则是为了向听者传递信息(而不是责备对方)。

请注意:不抱怨可能会让你不由自主的快乐起来!

如果你呻吟,那么疼痛就会出现;如果你抱怨,那么你就会遇到更多可抱怨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

要做一个快乐的人,掌控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的规划生活,你就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非常高的门槛,规定自己只有在遇到一定程度的难事或不公后才能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

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之人。

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

习惯是通过不断重复某种行为而产生的。重复次数越多,习惯就越根深蒂固。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重复截然不同的行为,来打破业已养成的习惯,培养截然不同的习惯。

——美国哲学家莫提莫·J·艾德勒

抱怨使我们关注问题本身,以至于我们不会去考虑解决问题改善境遇的方法。

在汉语中“抱怨”一词由两个字组成,“抱”和“怨”。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表明抱怨的真谛实为大智慧。中国人认为抱怨就是拥抱你自己的怨气。当你抱怨时,你就是在拥抱你自己的怨气,你支持帮助巩固自己脑海中那个“你不配得偿所愿”的念头。感到自己与美好丰裕的世界割裂开来,你限制了自己享受富足的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