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好的教育就是敢于叛逆、不听话,让每个人做自己

我女儿,仔仔,10岁,从很小就非常叛逆,不听话,跟我们叫板,爱撒娇,很任性。

不过从我青春期这二十多年来,从我觉得“我长大成人了”开始,我就变成了这样子。

我天然地喜欢我的女儿,包括她顶嘴冒犯我的时刻,我并不觉她这样子就很意外很奇怪,她太像迷你版的我了。我会深入思考如何教育、引导她,而且我觉得,“不听话”才会让刺痛家长、并且让你意识觉醒。“不听话”才会让社会进步。最后一句是鲁迅说过的。

罗翔老师说,听话是不正常的,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就不应该听话,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他也不应该听话。如果你今天也成为父母了,想对孩子好的前提是什么呢?

先对自己好一点,爱自己多一点,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不要对自己那么严格,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自己有问题,也允许孩子犯错,你对自己有多少爱,有多大的允许,你才会同样的态度对待你孩子。

为什么父母要让孩子听话呢?因为孩子一听话就能满足他的幻想,他就有安全感了,他就不必焦虑了。父母是在用孩子听话,来剥夺孩子的人生,剥夺孩子的独立人格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和幻想。那为什么父母要这样做呢?因为父母小时候接受他父母的教育的时候,就是要听话。现在让孩子也来听话。

一个人小时候越听话,长大越痛苦。

大部分父母都有这样的认知问题,希望孩子能够听话,令自己省心。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父母要求你听话的时候,其实这会让你的内心非常痛苦,每个人都不想听从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想活出真实的自己。

我认为最差的教育是什么样?我经历过很糟糕的教育。父母总是向孩子诉苦抱怨,把自己的期待寄托于孩子,本质上就是在转移自己的痛苦,转移自己的人生课题。

尤其父母中有一方总说另一半的坏话,孩子生命的一半就被直接否定掉了,这会导致他内心没有力量和安全感。

即使婚姻状况不理想,也要尽可能多说伴侣好的一面,哪怕说不太符合事实的善意谎言,这是为孩子的成长好,让他有健康的心理。想想犹太人集中营里,有位爸爸被拉走马上被枪毙,面临死亡的恐惧威胁,他还依然展现阳光的笑容,为的就是让孩子带着希望、更有可能活下去。

不要总说“为你好”,很多家长自以为是的为他好,其实不经觉察就变成了对孩子的情感绑架和勒索,一场道德捆绑下的利益交换。

父母应该是为自己,自己心甘情愿、乐在其中,而不觉得苦,甚至不求回报。比起给孩子物质和服务,更最重要的是传递正向的能量。

当父母跟孩子诉苦时,孩子不自觉的会有一种幻想:我应该替他们背负这些苦难,让他们幸福。他一方面幻想自己应该足够强大,去解决掉父母的问题,可是一面对现实却又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然后他就会活在各种对父母的愧疚里。这种亲子关系是本末倒置的。

正常情况是父母承担压力,多保护、疼爱、满足孩子。但错位的亲子关系呢,变成孩子要照顾父母,他们也叫被做“小大人”,心理学上又叫做“父母化的孩子”,其实他们没当过小孩,一直照顾别人的需要,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只是满足别人的需要,自己内心也很痛苦。承担了很多的辛酸,却压抑了自己的需求与愿望。

这种孩子长大后会有这三个特点:

第一,他不敢幸福快乐。

哪怕赚到钱了,物质条件也不错,但他觉得:父母那么苦,我怎么能独自享福呢?他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快乐,没有价值感、没有配得感让自己享受,没有资格去过富裕的生活。因为这是对父母的一种背叛,这种愧疚感会将他吞没。

第二,面对别人的苦难,他会有想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幻想。他会无意识地背负本来就不该属于他、也不该他操心的事情。他会让自己生命过载,非常的累。一旦遇到挫折又会掉入到“我好差、我干什么都不行”的这种自我攻击的深渊里。

第三,如果孩子认同了妈妈对爸爸的攻击、指责、愤怒。那么孩子会试图介入父母的婚姻,比如希望调解父母的关系,帮妈妈去指责爸爸或者帮他们解散离婚。冲突对立的父母双方像断裂的悬崖,孩子在悬崖的断裂处,内心非常的煎熬、疲惫,且备受折磨。

长大之后在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里,他就会不知道怎么做自己,变成讨好型人格,很容易忽视自己的感受,。然后他的性格变得非常敏感,内耗,焦虑不安,容易紧张、烦躁易怒,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情绪不稳定、不自信。

存在=被感知。我的感受被你感受到了、被被尊重,我就会有清晰的自我。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见了,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所谓的自我。否则没有清晰自我的人,一生都在用扭曲的方式,希望被别人看到。

看见,是心对心,感受对感受,是心灵的呼应。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去识别、信任自己的感受,激活自己的感受能力。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成为真正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