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火锅,是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一种粗放餐饮方式,现在已成为重庆美食一张响当当的名牌了。
谭定文,石柱地瓜火锅的创始人,现为石柱的地瓜火锅、木瓜火锅2家火锅店老板。
自学习炒料开始,从十几张桌子的小火锅店创业,到发展成80几张桌子的大店。途中他也曾放弃过火锅,却在川菜和火锅的抉择中,毅然决然重拾对火锅的热情。
2014年在石柱,创办了地瓜火锅。因为菜品新鲜、味道巴适、服务周到,深受当地食客的追捧。
舌尖上的中国曾说,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
火锅这种烹饪方式,看似一锅底料,将各种食材胡煮乱炖做好就可入口一般。
实则却是极其讲究,从吃法上来说,“烫、煮、酣”才是不同菜品需要遵循的三大戒律。
木瓜火锅,2017年4月份才开业。照往常一样,谭定文喜欢火锅店门前有一个宽敞的坝子,这个也和石柱当地的饮食习惯极为契合。
石柱的人喜欢坐在外面,通彻敞亮还有氛围。
古色古香的门口,旁边就是院坝。哪怕是下雨天,在结实的雨棚守护下,食客们也是可以坐在外面边吃火锅,边享受雨天的氛围。
重庆人吃火锅是不分季节的,酷热的三伏天、寒冷的冬天,都是有千万种想吃火锅的心情的。
食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火锅的味道。只有美味的食材,才能在那一锅红油滚滚的锅里绽放光彩。哪怕是冻品,也一定要在冻品汇上下单,购买最好的品种。
冻品汇上下单,不仅方便,还配送及时,而且承诺只要有质量问题,都是可以退换的。这点,就放心了。
食材的处理,必须要做好。片、切、剁,在厚重的菜板上一刀刀展现。谭定文对于这两家火锅店的卫生抓得很牢,他觉得这个是开火锅店最值得注意的。
火锅店的不同岗位都配备了不同颜色的工作服。统一发放的服装,不仅能展现团队的风采,还能将团队聚集在一起。
毛肚爽脆弹牙的口感,浓厚麻辣的味道,绝对会让人上瘾。
而取自牛第3只胃的毛肚,在处理上需要花费大量功夫。一洗、二清、三消毒,需要3位阿姨同时进行。
作为火锅必点菜肴之一,每天店里面的需求量也是极大的。
为了避免砧板残渣成为细菌的温床,切过菜的砧板,一定要用水和金属丝仔细刷洗。
鸭肠,与毛肚一起并称火锅双绝,也是每桌必点之一。
火锅沸腾时,其他菜还在煮,只有七上八下的毛肚,上三下三的鸭肠,夹在筷子里喊着口号上上下下,马上就可以入口了。
清洗好的毛肚,还要一片又一片的摆盘装好。
除开荤菜的处理,素菜也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比如贡菜挑选后也要剪成大小均匀的节段,这样才方便食用。
下午4点,经理会召集大家,总结工作鼓舞士气。
谭定文每天也会在这个时候就开始了两家店的检查工作,他会巡视店面和后厨。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而不能懈怠。
开完会后,店里进入了紧张的筹备中,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为新一波用餐高潮做最后的准备。
谭定文会经常召集两家火锅店的大厨,聚集一起总结火锅味道。他一个月也会上重庆尝试不同的火锅店,接触一些新鲜的味道。
曾经一次,花椒和辣椒的配比始终不对,煮出来的味道吃上去总有一些苦涩。其中一个厨师提议,倒一杯白酒进去。食物的融合,总是会产生一丝奇妙的感觉,这杯白酒下去,立马化腐朽为神奇,锅里的味道终于纯正了。
正是他们这种不断追求的精神,才铸造了一锅地道的火锅底料。
从后厨穿过大堂,还要出门走到外面,每一盘菜都承载着店员们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你要说重庆人有好喜欢吃火锅?其实没有任何理由,就是隔两三天就想喊家里人和朋友去整一顿。
等待的时候,也是一家人增进感情的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聚在一起吃顿火锅,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重庆崽儿喜欢闹热,几个好友围在一起,来点冰啤酒,烫着麻辣火锅,大声划拳,大碗喝酒,安逸的很!
夜幕来袭,华灯初上,院坝上的火锅店已经坐满了人。
餐桌上的一碟碟菜肴,舌尖上的一次次刺激,总会让人流连忘返。不仅吃的菜,还有那一份情,都已经与平常的生活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