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变态美学

文/南不二


说起这个地方——日本,其中最美的地方,大家一定先想到的是樱花。

樱花尤其是富士山上的最美。

不过,我今天不是在讲日本的美景。而是聊聊日本的文学。

日本的文学,我最初接触的是村上春树的书。他的书尤其是《挪威的森林》一书,说出了很多少男少女青春时期的内心。

我今天谈论的是另一个日本的作家,三岛由纪夫。这个日本的作家被誉为日本战后最有影响力的作家。

《金阁寺》是他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主要叙述的是一个叫沟口的孩子,他天生有口吃,他认为自己是丑的,他崇拜美。

当他看到到金阁寺,发现现实和他想的大相径庭。但是这里依然充满了他对美的向往。但在金阁寺发生了许多的事,让他最后做出了烧毁金阁寺的举动。

充满了怪异和压抑的情绪。用一种极其华美的文字书写了变态的想法和行动。

说实在,这本书给我一种很不适的感觉。

在书中提到日本的战争有这么一段:

“为什么露出的肠子这样凄惨?为什么看见人的内侧就毛骨悚然,非捂住眼睛不可?为什么流血会给人一种冲击?为什么人的内脏这样丑陋?。。。难道这与柔嫩滋润的肌肤的美,完全不是属于同一性质的东西吗?”

一个恐怖的场面与肌肤之美之间画等号,只有日本文学会做到。

当沟口看到母亲因为他的逃学从远方赶到金阁寺,他在母亲身后望着她。“系着腰带,迈着碎步,无精打采的背影,一边在寻思;是什么东西让他母亲变得格外丑陋呢?让母亲变得丑陋的....原来就是希望。这种希望如顽固的皮癣,潮乎乎呈淡红色、不断使人发痒,不输给世上任何东西地盘踞在肮脏的皮肤上,就是一种不治之症的希望。”

在沟口眼中,这个父亲一死亡就改嫁,一直逼他当上金阁寺的主持的母亲——没有希望。

《南泉斩猫》这篇文章中提到一只猫,为了这只猫,东西堂的僧侣争执,“众生得道,它即获救。不得道,即把它斩掉”南泉和尚为解决争执,就把这只猫斩了。

南泉认为,这只猫就是美的象征。如果没有让美和平存在的方法,那就不如把它毁掉。因为现在的争执也是因美而起。同时也是对“美”的升华,美不再属于个人,而属于大家。这也是书中大部分人的想法。

沟口在这种思维下烧毁了金阁寺,说他烧毁的不如说是他心中最美好的那个金阁寺,亲手葬送了自己心中的“美”。现在的金阁寺,在主持和其他僧侣的行为下,已然由那个纯洁神圣的地方,变成了污秽不堪的地狱。

这种奇异的“美”的认识,贯穿了整本书。让我对日本的文学认识不在局限于村上春树的柔。在很早以前,就有人跟我说:日本的文学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直到今天,我才发现果真如此。当然,日本所有的文学不都是这样,它也是有不同的派别,就像川端康成最美诺贝尔。

约定多年后,可以和这本书再次相遇。

也许是我现阶段读不懂此书,才有上文的感想。但我认为,它《金阁寺》也给我开启了另一个认识日本文学的大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