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新篇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资源型经济转型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资源型地区长期以来依赖传统资源开发,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不仅关乎区域经济的健康运行,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因此可以从产业转型升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方面协同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核心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传统资源型产业往往依赖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山西作为传统煤炭大省,近年来积极布局氢能、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逐步摆脱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内蒙古利用智能化技术优化煤炭开采流程,实现安全高效生产;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只有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凝聚转型发展合力。资源型经济转型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治理问题。基层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必须发挥引领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转型发展。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和执行力,确保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在资源型地区,基层党组织可以牵头成立产业转型协调小组,统筹各方资源,推动产业规划实施;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鼓励群众参与决策,增强社会共识,通过“党建+社区治理”模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制定符合实际的转型方案,减少社会矛盾;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创新,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只有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转型的良好氛围,确保经济转型平稳有序推进。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资源型经济转型涉及重大利益调整,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防止腐败问题阻碍转型进程。要加强政治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资源型产业调整、环保督察、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严肃查处贪污腐败、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确保政策执行不打折扣。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山西、内蒙古等地开展专项检查,推动一批环境问题整改,倒逼产业绿色转型;要深化作风建设。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杜绝“唯GDP论”,真正把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放在首位。通过开展主题教育、警示教育等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要完善制度约束。建立健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纳入考核指标,引导地方政府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未来将继续深化改革,增强创新驱动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新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