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米拜读了刘荒田老师写的《床底下的核桃》这篇文章,感受颇深。
【精彩摘抄】
《木心遗稿》里,作者这般叹息:“人,真是平凡啊,平凡得出奇啊。”
平凡到尘埃里,平凡到无话可说,那就是“出奇”。书中有一例子:一个杭州的旧家妇女,八九十岁,没有游览过一次西湖。我也从一本英文书里读到,一个女子,在纽约海港内的自由岛出生、长大、上学、结婚、生儿育女,直到老年,矗立在哈得孙河口的自由女神像,离家不过两三英里,朝夕可以看到,可她从来不曾走近,更不必说进入参观。我在旧金山生活了大半辈子,听说同城的一些华人一住就是一生,未曾涉足举世闻名的金门大桥。这些人的想法恐怕是相同的:名胜就在那里,总有一天会去。一年年地拖下来,最后,老到走不动了。
孔夫子的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人探索其深不见底的哲理,有人则说,它陈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流水难道不就是这样的吗?在同一本书里,木心还写了少年时听到的一个故事:结婚之夜,某宾客的小儿子抛掷核桃。有一颗滚进床下,孩子懒得爬进去捡。核桃就此在床下几十年,直到那人家的曾孙捉迷藏钻到床底下才发现。
【作者】刘荒田
【摘自】《羊城晚报》2022年12月27日
【文字来源】《读者》2023年第6期
【网络来源】学习强国App强国号发布内容
【米思】看过很多反思“拖延症”和强调“流光易逝“的文章,但都不如床底下这颗核桃所带出的这篇文章让我感受深刻,自己也有不少这样的经历,真的是会遗憾的,所以执行起来,有时真的择日不如撞日,“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