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怕什么?孔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循规蹈矩、谨小慎微?清明话生死

这篇,我们解读《中庸》第十篇: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自古以来,孔子都在教导世人,要克己复礼,循规蹈矩,上面这段话,也是这个意思。到了后世儒家更是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这种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中,其实是没有市场的。

现代西方文明,是以「为上帝赚钱」拉开序幕的。有了「为上帝赚钱」的美第奇家族的支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这才有了文艺复兴的开始,现代文明就是从文艺复兴开启的……

「赚钱」是现代文明迅猛发展非常重要的一股源动力,「赚钱」能力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一个人的正义、尊严、文明、地位的标准。

在现代社会,先进的国家,一定是特别能赚钱的国家。而落后的国家,一定是没钱的穷国家。

同样,上层次的人,也一定是富有的人。而底层的人,必定是穷人。

让所有的人都有「赚大钱、发大财」的机会,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尺。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句:赚钱,是最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这句话对吗?放到现代文明的背景下来看,当然是对得不能再对的了。

其实,「赚钱」本身也是没有对错的,孔子的弟子中就有赚大钱的商人,孔子也是靠着这些有钱弟子的支持,才周游列国、扬名立万的。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掌握了训练心智系统转换方法,拥有大智慧的孔子,不教弟子们都去赚大钱、做大官,而是要克己复礼、循规蹈矩呢?

说到根子上,所有的人都是「自私、利己」的。造成TA们不敢做某些事,是因为做那样的事,会造成对自己的不利,甚至是祸害、危险。

孔子要求弟子「克己复礼、素其位、居易」,同样,也是有TA害怕的事情存在。

那么,这种令孔子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之前,心智玩家的文章有个主题:还原孔子,解读《心经》。这篇,我们要借用释迦牟尼佛经的概念来认识:孔子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释迦牟尼的佛经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第一个是「六道轮回」的概念

六道,简单的说,生命,并不只有「人」这一种形式,共六种生命形式。按照释迦牟尼的说法,有善三道:天道、阿修罗、人道,我们人类就属于人道。有恶三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这六道的善恶之分,是后世划分的。

人们发现,释迦牟尼只在善三道中传过佛法,并没有在恶三道中传。也就是说,一个生命如果堕入了恶三道,根本就没有机会从中直接解脱出来了。

换个角度来看,「人道」是整个六道中,最基础的、摆脱轮回的平台。如来佛本身也是借着释迦牟尼这个色身肉体,在这个平台上传佛法的。

一个生命要想从六道中解脱出去,最起码要入「人道」,作为一个「人」的形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这才有可能去接触佛法、感悟佛法,最终在佛法的指引下摆脱轮回……

第二个是「众生」的概念

释迦牟尼所说的「众生」是个非常庞大的生命概念。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在这里把「众生」的概念聚焦到「六道轮回」中。

大家先对上述这两个概念理解一下,理解好了,我们就可以开始后面的分析。

……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恶三道」的「众生」数量规模。

「恶三道」中饿鬼道、地狱道里的「众生」我们是看不见的,我们先放在一边不说。就来看看我们看得见的畜生道里的「众生」规模。

地球上,除了人类以外所有的动物、昆虫都属于畜生道里的「众生」。大家想象一下,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这些「众生」的数量有多大、大、大?

地球上,现在的人口总量据说有70多亿,畜生道里的「众生」规模,可是远远超越人口规模的亿万倍。

大家想过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畜生道里的「众生」,都是在轮回中等着要进入「人道」的。

这还没算上我们看不见的饿鬼道、地狱道中的「众生」,把它们都算上,想要在轮回中进入「人道」成为人类的「众生」的数量,那是远远、远远超过「人道」中人口总量的。

就算将来地球上人口规模增长到100亿、200亿,这对于恶三道「众生」的规模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这种数量规模的对比,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情景呢?

作为一个人,在轮回中,一旦跌出了「善三道」的轮回,跌入了「恶三道」,要想重新回到「人道」,那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难嗒。如果转生成了非常低等的动物或者昆虫,那基本上就再无重回「人道」的可能了。

所以,对于「人道」中的人来说,本身就处在「善三道」中,最低、也是最危险的一层,非常容易堕入「恶三道」。因此,一个生命一旦入了「人道」,TA的生生世世的人生成功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轮回中,最起码保证自己生生世世至低都在「人道」中轮回,千万不要堕入「恶三道」。

一旦落入「恶三道」,那就真的是麻烦大了,想想在「恶三道」中,那个等着往上轮回的「众生」的黑压压的、无边无际的规模,你掉进去了,就得重新开始排队……

「人道」的名额是非常宝贵、有限的,不但要接纳从下面努力要上来的「众生」,还得接受从上面必须下来的「众生」。

大家想一下,当同样面对「必须下来的」与「努力要上来的」,会先接受哪个呢?

现在,我们是否能理解孔子了呢?

君子之道,对人类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证君子至少能够在下一世,依然以一个人的形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所以,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