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已在中国传承了3000年有余的餐具。就这么简单的两块小长的木头,却包含了中国独特的历史、人文,也代表了中国饮食文化。说起筷子来,相信除了还没有开始用餐具的小朋友外(或许还有大部分老外),最起码每个中国人都会用。那么接下来我将会分别介绍“关于筷子的那些事”,欢迎大家也可以来补充!
(致每一个中国人及外国人!)
筷子最早是由黄帝的第三个妻子素女发明的(当然说法不一,有很多版本,比如大禹治水用树枝捞食而发明,或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竹丝筷,或纣王为了讨妲己欢心用簪子做筷)。上古时期有一段时间时间大旱,没有任何食物(植物),只能去打猎。领头的猎手看到一头羊因为天气太热被点着的树木(着火了)烤熟了,散发着香气,他割下来一块肉分给大家,结果异常的香。于是他们就开始尝试用石板考肉,但是用手反面太烫,而且不好食用,于是素女就显示用两根树枝翻肉,后来逐渐把工具用成小的,而且还要打磨,就形成了筷子。
但我其实很疑惑,人不早会使用火了吗?这大概是了几十万年前的事情吧。上述故事其实是个传说,我得保持怀疑态度......
就这样,筷子进入了传承之路,一直到了几千年之后的今天,从未断过......
筷子的设计也是非常精密,足以体现古人智慧。筷子长20cm左右,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每根筷子从夹菜的地方到最上面的筷子头,呈现由细到粗的形式,利于我们去分辨那边去用于吃饭,而且这样的流线型也符合我们的审美。而且从圆到方,正好符合中国文化“天圆地方”。而且筷子的合二为一双,也体现了阴阳概念,以及灵魂肉体的结合。筷子上也有或多或少的纹路,帮助我们使用时不打滑,增大摩擦力(虽然说木质筷子本来就有摩擦力)。花纹往往伴随着好看的图画,可能是类似于古代窗户的图案,也可能是龙纹(龙鳞片图案),甚至还有竹子、动物的图案。甚至有些筷子在头部还有其他的雕刻,但这些雕刻让我一度以为是没有毛的毛笔......但这些点可能在一次性筷子上见不到,但至少勉强可以用。看吧,筷子足以体现中国人的智慧,一个normal的餐具却包含了很多。关于筷子的文化设计还有很多很多,除了上述大家也可以自己去了解。
可以用来做筷子的材质非常多,木头、铁、银、金、象牙、瓷、塑料等。木头材质最常见,种类也很多,重量轻,但是时间长了会容易滋生细菌,而且不结实。我家的筷子用完一轮就换一轮,这一轮大概就是个一年半到两年。铁筷子结实耐用,但是因为材质原因,所以会导热,可能会烫手。当然,现在有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防止烫手。瓷筷在古代也很常见,一般是中等地位家庭的餐具,古装剧中随处可见。银金筷子可就真的是古代贵族、皇族的使用品了,显示着自己尊贵的身份,让饭桌上的其他人膜拜。塑料筷子不常见,但是这里不推荐大家使用塑料筷子,因为塑料本身就是由聚乙烯、聚丙烯这种及难分解的材质组成的,而且熔点很低,碰到烫嘴的饭菜不说完全融化,至少会有一些塑料分子脱离筷子本体,进入嘴,着实不益于身体健康。材质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特点,造就了地位,也各有优缺点。这样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也是很必要的。
那么筷子该如何使用呢?大人们经常说:用着用着就会用了。的确,有一说一会用筷子需要些感觉,时间也是必要的,不像勺子我们生下来就会用。只要记住,一根筷子是主动的,一根筷子是不动的,主要由大拇指,食指中指一起带动上一跟,下一根则配合着上一根运动。
关于筷子的使用(亲生体会):
筷子在餐桌上的礼仪使用也是很重要的。夹菜的时候,筷子一定要与胳膊保持平整,不然的话筷子头会很容易捅到其他人,那样的话就尴尬了。我爸就提醒了我好几次,虽然我还有如此现象,但是已经在逐渐减少。还有就是用餐时如果要离开,不能把筷子就那样垂直的插到饭碗里,这样超级不礼貌,甚至还会显现自家的教养,因为祭拜死人才那样做......而且如果你把筷子不整齐的放在桌上,就是极不礼貌的行为,这就意味着“三长两短”。没错,“三长两短”也来源于此。使用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特别大的声音。所以筷子不能光自己会灵活应用,在餐桌上也要保持礼仪,才是真正的“会用”筷子。这样才能尊重他人,并且尊重筷子。
ok,你了解了筷子了吗?今天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别忘了三连一下,我在评论区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