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我以为活着总要有些希望,却不知,活着,本身就是希望

《活着》的作者余华,曾写下《许三观卖血记》等多部作品,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美、英、法等37个国家和地区出版销售。

而《活着》是一本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文学奖项、《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等多项殊荣的作品,我曾在参与的读书群里多次看到小伙伴们对这一书籍的褒扬与推荐。

于是,我到书店买下了这本书,我想,这样的书,一定是值得反复回味的,也一定是需要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的,所以,我拒绝阅读电子书。

从大学毕业大现在,我已经很久找不到那种当初看海岩小说时候的熬更守夜的感觉了。然而,《活着》再次把我带入当初的感觉之中。它,就是一本你拿起就放不下的书;它,就是一本让你想要一口气读完的书。

整本书,介绍了一个名叫福贵的人,经历了自己风流韵事之后,终于败光家产,从一个少爷,变成了一个贫民。若不是作者开始就交待了,他是见到这个老者,听老者讲述过去的故事,我定以为,这样的家道中落,是值得福贵自我灭亡一回了。

虽然我知道,那个叫福贵的老人,在这一次败家之后,并没有走上绝路,但我依然可以想象,这其实对于他,可以算是“致命”的打击。想想,古言有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那个曾经家境殷实、混迹赌场与妓院之间的福贵,要在一夜之间接受那再也回不去的过去,想来,心里一定是够跌宕的。但福贵的娘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大约有着这样娘亲的福贵,也有着同样的心态吧。

紧接着家产败光后的,是福贵父亲的死亡。没有失去过父母的年轻一代,可能还很难体会,那种像是失去心中顶梁柱的感觉。我作为一个父母健在的人,亦不能完全体会。只记得曾经恋爱的时候,把心完全托付给一个人之后,那个人的骤然抽离,让我觉得自己如同患了软骨病一般整个人坍塌下来。我想,福贵失去父亲的时候,应该是比这般软骨病还要软的感觉吧。

当我们以为,这样的苦难,足以打败一个曾经无所事事的公子哥的时候,福贵却被国民党抓去拉了大炮。如果说前两件事儿还不足以让他奔溃的话,那么一个人孤身入了那战场,一个曾经手无缚鸡之力的少爷,要在那血雨腥风中寻找一线生机,总足以打败他最后的坚强了吧。可,结果,我们看到的,是他与春生熬到了最后,虽然没有在一起,却都吃上了解放军给的馒头。他,居然逃脱了那无数的飞机大炮,回到了那个日思夜想的家。

经历过生死的他,回家看到女儿因为生病而失去了语言功能,心里的痛苦,又是不同于那种战争之痛的。但比起战场,他又觉得自己还是幸福的吧。人,总是逃不出社会的掌心。

回到家的福贵,看似安稳了。接着,人民公社来了。吃了一段时间的食堂,开始了饿肚子的日子。那时候,福贵妻子家珍的软骨病已经逐渐恶化,但有女儿凤霞、有儿子有庆,他们一起在苦难中寻找着希望。我以为,家珍会很快的离开福贵,去到另一个世界。

可让我想不到的是,就在那饥荒的年代,一次激情满满的献血,就要走了有庆的命。这,比起要了福贵自己、要了家珍、要了凤霞的命,更加的让人致命。要知道,父母心中,孩子最重,孩子之中,那年头,儿子更重。可余华就是这么狠心,他让有庆走在了福贵和家珍的前面。

可毕竟还有凤霞,家珍和福贵得活着,活着看到凤霞成家。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一个虽带残疾却实诚的女婿了。看着凤霞风光出嫁,看着凤霞怀孕生子。曾经的苦难真的只是曾经了。上天却没有让福贵一家如愿。

女儿凤霞生产时眼看着已出虎口,一转身,与女儿却是天人永隔。女人,终于熬不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那个熬得过软骨病、熬得过儿子离世的家珍,终于是舍下福贵,随儿女们一起去了。

本可与女婿、外孙相依为命的福贵,奈何女婿又工作中不幸死亡;总想着还有一线希望,毕竟外孙是一个新生命;然而,不过是几颗豆子,就要了那小小的生命。直至剩下文末、也是文始我们所看到的,福贵与一头老牛两个垂暮的生命。

福贵的一生,经历了家境衰落、家破人亡。一次次,我们以为他将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他终是没有与我们告别,最终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这,是小说,是生活的浓缩。看书的时候,我一味的沉侵在小说的情节之中。最让我难过的,是有庆的死。那本可以有地方说理的一场死亡,最终,却被那个战争中相识的春生断了路。有庆的离开,也难怪家珍如鲠在喉。

我想象着福贵亲手葬下有庆的场景,特别是每天为了防止妻子的疑心,总要外出去看看有庆的坟来打掩护的时候。一个人面对那少年亡冢,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走出情节,我才发现,福贵,他还活着,和他的老牛一起。那一次次几乎令人窒息的亲人离世,并没有要走福贵的命。我才知道,原来,所谓那些你活着的希望,你的财富、你的家庭、你的亲人、你的朋友,即便是感觉深入骨髓般的不容分割的部分,最后,他们终不是你本身,更不是你的希望。你本身,活着,才是你的希望。

我想,从此,我的世界没有绝望。那些日常的鸡零狗碎、一地鸡毛,可以说是轻如鸿毛都不如。因为余华在《活着》里说:“绝望是不存在的,人是为了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活着》是余华的最主要代表作之一,他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自出版后加印无数次,影响深远,它是真正意义上的长销书,因...
    齐帆齐阅读 3,562评论 30 152
  • 文|墨默天地 《活着》一直不敢看,因为很多人看过之后都觉得沉重。轻易不敢去触碰凄楚的故事,担心自己把控不住,走不出...
    墨默天地阅读 1,331评论 7 77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07评论 28 53
  •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失败、遗憾、错过,源于不自信,不信任他人 觉得自己做不成,别人做不...
    吴氵晃阅读 6,232评论 4 8
  • 怎么对待生活,它也会怎么对你 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美丽的人间。每个人从来到尘寰到升入天堂,整个生命的历程都是一本书,...
    静静在等你阅读 5,027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