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盖章不正,可是要被砍头!

古人凡事讲究规矩,无论是“印规”还是“印矩”,并非文书条令,而是一种辅助钤印盖章的工具,用以定位时,印章紧贴曲尺形内测一边钤下,可使钤出之印,正确不斜欹。


说印矩,必说印。三代之印虽不可考,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是印信大发展的时代,且不说帝王之印如何尊贵,文武百官各有官印在手,发号施令,行使权力,苏秦身配六国相印更是成为绝世佳话。

秦始皇大统一之后,印的使用更加严格且具有相当的政治意义,唐人罗隐有诗云:“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印是权力的象征,旧时县官升堂,其案上必将官印摆上。而印进入民间之后,商人交割房产地契,书画家题诗作画,都会用印。

然而,凡是介于规矩,印的使用、规范、位置、大小都有了相对统一的规定,印若盖在很重要的地方,必须要不歪不斜,位置要不离不偏,方才有效。


如果钤印不正、模糊不清,一来公信力不够,无法堂而皇之、行事有名,二来容易弄虚作假,显得有些乌龙。

所以从政府到民间都要求钤印要规整清晰,官府好要求,严刑峻法即可;商贾也好要求,趋利避害本性使然;而附庸风雅的书画家更容易接受,且有一套严格的钤印理论,如果改错了地方,是要被人耻笑的,声名之累,莫不规规矩矩。


在社会的整体需求之下,钤印之人自然小心翼翼,然而难免出错,便发明了“印规”这一工具。印规始于何时已不可考,自宋代以来已成盛行之物。据载,清代的皇宫中专有为皇帝盖宝玺的人。

像皇帝的诰命、下传的圣谕、书写的墨迹都要钤印,若印章模糊不清,连歪带斜,盖印之人肯定要脑袋搬家。钤印之时,先找准位置,再将印规放上,印章紧贴印规内侧直角钤下,永不会歪斜。


印矩开始使用时很是简单,有点像木匠使用的三角尺,多为楠木或红木制作的“T”字形。古人讲究用度,时日渐久,便有了各种材质的印矩,象牙、金银、兽骨、名贵红木均有制作,且雕镂图案景物,嵌刻诗词书画,一时间风景无限。


印矩进入文房清玩之后,花样更多,一方面是以如此方法矜印,绝无盖章方位歪斜、乱位,保证书画空间之美。另一方面是古代文人视吟诗作画为传世大事,一般不厌其烦,不厌其琐碎,文房四宝,闲章纸镇,再加上红袖添香持印矩,可谓人生至乐。

且文人用的文玩之物喜欢专擅,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或个人的诗句刻在上面,自得其赏。曾有人收藏大书法家赵之谦题字的一个印规,印规为一长方形楠木锯下一直角,像菜刀状,上刻“勾股弦,求余边”。意即直角三角形夹直角的两边,短边为勾,长边为股,古代立竿测太阳高度时,日影为勾,竹竿为股。赵之谦巧妙地将此用在印规上,文趣跃然纸上。

觉得我们不错,微信关注“书画之家网”加入艺术家圈子,帮你拓宽书画之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9,312评论 0 7
  • 书法作品印章知识及常见问题文章一共分了六个部分,分别讲解了书法印章的作用、书法作品中常见的几种印章及用途(即印章的...
    艺鸿轩书法阅读 8,872评论 0 3
  • 前言 《四柱特训班讲义》一书,是笔者根据2003年春举办的四柱特训班讲课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它是以《四柱详真》...
    小狐狸娃娃阅读 14,367评论 1 29
  • 今天行程是去慕尼黑市区,之前网上租的汽车,顺便去提车。德国租车手续非常简单便捷,押金也只要200欧左右,听说在意大...
    漫步西班牙idealife阅读 3,635评论 3 2
  • 一只飞蛾 一只蜜蜂 在我的窗前 在我那透明的 玻璃上 一同摇着翅膀 一同闪烁着向往 又一同 上着当 但 那两个身子...
    本无痕阅读 2,812评论 47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