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备课,各种没有思路,发微信给好友,想听听她有没有什么建议。
“我现在在外面带孩子上辅导班,回家后给你看看。”好友发微信给我。
下午到了学校后,收到好友的微信,原来是她找了资料拍成照片给我发了过来,随后又从网上下了一些名师教案给我传了过来。
这样做事情靠谱的人,遇到了一定要珍惜。
请允许我再一次拿出来这句话,所谓靠谱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其实好友解释一句,陪孩子上辅导班了,这个理由就足以有诚意了。针对我的问题,还有后续的反馈,这就是靠谱了。
上次暑假里我开车门撞着人的那次,那两天我正好忙点事情,当天好友就发微信给我,“你没时间的话,我带她去医院检查一下,你安心忙自己的事情就好!”主动往自己身上揽活的人,可不就是靠谱么。
不由得想起另一位靠谱的朋友,完美演绎“靠谱”,不对,是教科书级别。
越好的时间过来接我,因为知道她是个守时的人,我卡着时间着急慌忙地往外跑。出门才看见原来她提前已经发微信告知我说,因为修路要绕行,外面风大,让我晚会出来。方便起见,我们约了路对面见。也就是穿过地铁,过个马路而已。这提前几分钟的微信告知,一路不停地和我联系见面地点,唯恐我在外面风吹日晒。
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平日里但凡有事情请她帮忙,她断不是那种敷衍,推脱之人。查资料、问朋友,人拖人,最后反馈到我这里时一定是过程性答案。也是因为她的缘故,对于我喜欢的人,很少回复敷衍性答案。
有一次微信里聊天请她帮个忙,后来一忙起来,我自己都忙了有这茬事儿。差不多两周左右,她反馈给我消息。原来在我这个当事人都疏忽的情况下,她居然有始有终,一直关注,最后反馈给我一个她全力以赴的结果。
这样事事有回音的人,和人相处,根本不需要社交技巧,靠谱足够为她赢得好人缘。
“你能不能去幼儿园替我接一下孩子,我这会走不开。”周五的下午,闺蜜临时有事向我求救。
“好的!这就去!”克服困难,让值得的人高兴,这是我在内心给自己定的“靠谱”的标准。
做班主任这么久,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家长,什么样的家长好感度最高,答案一定是靠谱的。
靠谱的家长可能不太擅长和老师交流,但做事情一定漂亮极了。对于老师建议的督促、检查、实践作业、需要父母参与的亲子活动、接到老师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的电话时,会在第一时间给出老师回应,做出解决问题的姿态……所以说靠谱的父母不一定和学识、经济背景有关,但一定是对学校、老师的规定和建议能即刻做出回应,过后能有回音的家长。
所以说保持在线模式,保持和外界的链接模式,有回应,有着落,这便是最高级的社交技巧。